山西青年

本刊专稿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张雪;蒋丽;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专业队伍的有力抓手。而师范生教学能力则是师范专业发展的核心部分。本文明确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目标导向及要求,梳理地方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人才培养体系缺乏针对性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效果欠佳、师范生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据此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环节管理、激发师范生内在动力等策略。

    2024年03期 No.66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 基于课程特点探究人物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潘艳;王利玲;成秀梅;韩中保;

    生物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理论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或岗位实践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从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结构、认知过程的特征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讨论生物化学课程发展史中重要的人物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2024年03期 No.66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青年教育研究

  • “专转本”学生中马太效应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余文冲;

    “专转本”学生中存在马太效应现象,对教师教学、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和毕业生就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得出,造成“专转本”学生出现马太效应的原因主要有学生个人因素、学校管理因素和环境偏见因素三个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此类学生群体中出现马太效应的应对策略,建议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制定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和开辟有保障的就业通道。

    2024年03期 No.66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头脑风暴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阮怀思;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发散思维的方式来激发创意的方法。将头脑风暴法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本文以创新创业计划书的教学为例,将头脑风暴法的应用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提出只有在合理运用头脑风暴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2024年03期 No.66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会计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孟珩;张大磊;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在本科生教育探索中逐步完善,并在做好学生思想引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化指导及潜力发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高校本科生培养的重要补充形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此,加大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会计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为例,叙述了当前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法及效果,针对从中分析发现的若干问题,以泰山科技学院实施的本科生“异科”导师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024年03期 No.66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

    马小娟;

    教材建设是“三教”改革重要载体,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更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新型活页式教材要在教材理念、教材内容、教材形式上都体现“活”的特征。遵循校企双元合作、融入育人元素、以模块化形式呈现、注重学习成果评价等原则,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要求、梳理模块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数字化资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材结构设计的“六步法”流程,开发适合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技能课教学需求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对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提升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4年03期 No.66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以鄂尔多斯X学院为例

    李艳丽;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要素,应面向地方区域产业,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时期,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需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地图紧密对接,调动各方力量共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本文在介绍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制度体系、校企合作方式方法、教师培养等角度,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建议,寻求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2024年03期 No.66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基于师生交互理论分析线上课堂沉默现象

    李靖;李翔;

    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师生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师生时空分离使课堂沉默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大学生身上尤其突出。基于学生沉默时的不同状态,可以将沉默者分为隐形参与者、自我保护者、课堂逃避者和课堂对抗者;基于师生交互模型,可以从教师、学生和交互条件三个方面透视课堂沉默的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沉默者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减少大学生在线上课堂中的消极沉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24年03期 No.66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周蕾;陈静;

    我国艺术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让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能够拥有更加广泛的视野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将艺术类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提升职业素养,并且适应社会需求,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输出机制。这样将使我们的艺术人才群体更加出色、多元化,为我国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03期 No.664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论新文科环境下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建设路径

    张鹿鸣;邵久洋;

    地方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内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加强地方高校专业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文科要求地方院校要突破原有的学科壁垒。目前师范类等人文社科专业建设面临着课程体系陈旧、与其他人文社科专业割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新文科的内涵,探讨了新文科环境下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建设的原则。对新文科环境下地方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再针对性提出新文科环境下加强人文社科专业建设的路径。

    2024年03期 No.66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基于“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俞峰;黎雪君;

    “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之一是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本文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包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实践型人才。文章同时识别出服务能力与需求错位、实践平台不足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关键问题。在“双高计划”背景之下,我们构想了许多的实践策略,包括加强服务能力与需求对接,建立实践基地,以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希望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服务能力相关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考和策略。

    2024年03期 No.66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余云飞;李中望;王苹;邓旭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为了加强专业实践育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以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思想,课程安排上更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具有一定工程应用背景的设计训练。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创新以及优化课程的多元化考核指标,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探索式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制作的兴趣。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能力,并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03期 No.66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刘灵娜;刘逸舟;

    “双创”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本文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梳理当前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现状,从基本原则、建设目标、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

    2024年03期 No.66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媒体多任务行为下工科大学生公共课程的学习探究

    张咏梅;陶婷;高文斌;

    信息时代,大学生媒体多任务行为不断增多,对公共课程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通过开展问卷调研,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在媒体多任务行为下,工科大学生在公共课上出现的学业成绩差异。从课程设置、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了改进公共课学习的有效措施,对工科大学生提高公共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4年03期 No.664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 民办高校产学研社会服务路径探索

    张晓艳;

    民办高校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公立大学,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办学地位、资金支持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应积极借鉴产学研经验,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阐述了产学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针对民办高校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产学研模式下,民办高校社会服务具体实施路径,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特点,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2024年03期 No.66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教改新论

  • 数字化健康中国视域下“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的实践与探索——以健康管理实务课程为例

    王欢;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提出后,如何更健康地生活,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成为社会上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健康管理人才也成为市场中的短缺人才。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效的教学方式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有主动创新意识,能够根据教学要求,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课堂革命”,促进人才培养有效性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健康管理实务教学为例,对数字化健康中国视域下“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实践探索方式进行研究。

    2024年03期 No.66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两融合、三课型、四策略”学做一体式课堂实践——建筑材料检测课堂革命

    王平霞;于海云;魏学敏;杨健;

    基于建筑材料课程特点及岗位工作需求,对标岗位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及行业技能大赛要求,依据国家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专业标准,针对学生对传统课堂有厌倦情绪,而且存在“技能弱、动手强、素养待提升”的学情,对建筑材料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课程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设计理念,树立“会选材、懂检测、能应用”的学习目标,创建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两融合、三课型、四策略”的学习模式,构建“三主体、三阶段、三维度、实时测”的效果评价体系。

    2024年03期 No.66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唐娜娜;

    景观设计是高等教育环境设计专业的重点课程。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空间逐步拓展的境况下,人们对生存环境艺术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此推动了景观设计行业的高速发展。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变,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发生了变化。基于此,立足市场需求导向下改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特征,围绕景观设计人才市场需求,提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旨在推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有效开展,培育出兼具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技术能力、协作与执行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以及服务型人才,有效应对景观设计行业市场需求的改变。

    2024年03期 No.66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培养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研究

    杨晓霞;朱颖;

    环境学科作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前沿知识的体系。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地区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区域和行业对学生的需求,更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转化教学思想等,提高教学能力及学生学习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密切结合,进一步提高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2024年03期 No.66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董凯;王永卿;张利国;李卓阳;

    实践教学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它是连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土地管理工作的关键桥梁,在培育学生在土地资源政策、技术运用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着手改进和整合专业基础实习课程体系,旨在打通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之间的通道,提升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在本科教育中通过重视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案例教学,使学生紧跟科学前沿和实践趋势,从而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4年03期 No.66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经济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梁珊;王选飞;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经济统计学课程为例,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3期 No.66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新文科视域下酒店实用美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邓巧;杨卉;

    新文科建设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基于酒店实用美学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本文通过创新性探索,以期推进新文科建设步伐,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2024年03期 No.66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信号处理教学实践平台及教学改革

    莫小琴;李慧敏;

    信号分析与处理是我国工科类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分析实际学情的基础之上,将信息化和数字虚拟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基于GUI平台开发一套系统性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平台。在基础理论演习模块中,把信号处理相关课程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包括基础信号波形展示、信号在不同分析域间的转换、运算、采样定理、滤波等,在平台中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将语音信号处理、心电图去噪、信号预测等工程实例添加到教学平台的应用模块中,实现支持实验学习演示。通过提供直观、易用的交互体验,以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改革目的。

    2024年03期 No.66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专业与课程建设

  • 高职美术专业创作教学思考

    冀昌福;

    文章从高职美术专业创作教学的重要性入手,从日常教学中应建立创作意识,创作中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以及利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空间为串联方式等方面切入,对高职美术专业创作教学作进一步阐释,以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2024年03期 No.66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DSP控制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陈亚伟;

    针对DSP控制技术课程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掌握技能的教学实际,分析DSP控制技术的学科特点与信息化时代下教学条件的联系,提出利用仿真软件Proteus和线上教学平台MOOC,进行混合教学的观点,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结合混合教学的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对具体的改革内容进行介绍,最后通过学生对DSP的实际掌握情况,论证了混合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4年03期 No.66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探讨人体形态结构课程网络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朱方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人体形态结构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应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满足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构建了人体形态结构课程网络教学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2024年03期 No.66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 高职院校劳动课程的构建及实施

    魏立国;

    高职院校劳动课程的构建是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当前,存在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和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劳动课程构建的预期效果未能实现,表现为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不明显和社会劳动教育氛围缺失等状况。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劳动课程的构建原则、实施策略、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出发,通过改进和加强这些实施路径,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劳动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符合国家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2024年03期 No.664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 高职院校石油类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思考

    王鑫;

    工程流体力学作为高职院校石油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流体力学知识,对油气开采、集输、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与及时解决。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工程流体力学的特点和要素,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学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出几点切合高职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

    2024年03期 No.66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费曼视觉下的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李艳平;

    费曼学习法是一种以教促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将费曼学习法运用到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需要转变角色定位。教师精心组织和策划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通过简化、类比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他人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深度思考,而且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024年03期 No.664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周磊;

    本文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出发,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针对课程特点构建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024年03期 No.664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OBE理念下的环境设计教学方法分析

    孙淼;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和文化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校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当前教学体系的缺陷已经开始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以OBE为导向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03期 No.66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艺术信息检索教学实践探索——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乔京晶;

    为掌握目前北京服装学院工业设计本科生的主要信息需求,了解艺术信息检索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的效果以及亟待改进之处,更好地开展艺术信息检索的教学工作,通过对北京服装学院服饰系2019级工业设计本科生艺术信息检索课程的调研、课程设计以及课程的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探讨了艺术信息检索课堂教学效果,详述了该课程目前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024年03期 No.66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服务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以G57型出站闸机的异常情况维护为例

    孙豪;

    当前,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是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针对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和一体化课程,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服务中G57型出站闸机的异常情况维护这一微任务进行工学一体化课程设计。以工学一体、发散思维、课程思政为核心,探究学情,丰富线上线下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多渠道评价形式,完成这个代表性学习任务的教学体系设计,改善教学效果。

    2024年03期 No.664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的实践与反思

    任士通;

    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联系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重要桥梁,对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方向)专业技能训练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进行了反思。

    2024年03期 No.66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 基于校企合作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探索与实践

    孟利华;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实际开发项目,采用“教、仿、做”三步骤及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结合“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信息化管理展开教学,对课程设计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与改革。该教学模式巩固学生课程理论知识,规范项目开发流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03期 No.66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创融合探索与实践——以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罗荣;卫卓;杨丽;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地方高职专科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2020年成立以来,在“双创”教育方面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与专业教育脱节、实践平台短缺的问题;为将“双创”教育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中,实现专创融合,本文根据高校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的本质与特点,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创融合的原则、方式和过程,再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开辟出了一条适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创融合道路,有益于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2024年03期 No.66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渠道经营与管理线上课程建设的研究

    李宝龙;

    本文研究渠道经营与管理线上课程操作实施的方法、方案,以及该线上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议题。除了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技术操作水平外,本文研究立足市场营销系的实际,一方面将渠道经营与管理实践中的鲜明特点和活动纳入其中,并转化成为线上资源;另一方面努力向优秀的线上课程看齐,争取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整体上提升本线上课程的质量,从而有效支持渠道经营与管理线上课程实际的教学工作。

    2024年03期 No.66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需求的实践课程建设路径探析——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维护课程建设为例

    黄欣荣;

    经过多年的改进和完善,实践类课程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维护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出现较大革新,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科学化考核评价方法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在本课程中融入一系列新的课程思政元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性,大大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2024年03期 No.664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推进专业群课程协同建设的务实路径——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外贸专业群课程建设为例

    吴华美;刘浩;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发展规划。因此专业群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推进的工作之一,也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而课程的协同建设是专业群建设各方面目标能否实现的最直接、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寻找务实的路径对专业群课程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有机融合,达到协同建设、协同育人的目的。

    2024年03期 No.664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技术赋能下建筑电气类课程OMO教学模式新样态——以电路原理课程为例

    吕卅;杨佳;许亮;李玉丽;刘力宾;

    多媒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打破了传统授课过程中课内与课外教学的孤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分离的局面。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四个维度的信息化技术赋能,以电路原理课程为例,实现建筑电气课程技术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教育、高效率学习、多样化训练、具体化评价,最终达到电路原理课程教育改革中教师精准化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

    2024年03期 No.664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青年人才培养

  •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赵丹;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他们是开展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育人工作要紧紧抓住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这两大重要主体,正确处理好双方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不断探索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育人工作的成效。

    2024年03期 No.664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探析

    王琦;闫秀婧;

    创新创业是驱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而青年学生作为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行为主体,让他们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当前国家和社会积极鼓励和推崇的。由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关注于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希望可以引导更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逻辑初衷进行分析,继而归结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改善建议,期望可以引导大学生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2024年03期 No.664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的策略探究

    李尧;白金峰;张如侃;

    “三全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应从“三全育人”视域下进行改革创新,既要立足于“全员育人”,也要注重“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策略。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改革,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全面发展。

    2024年03期 No.664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

    杨秋妍;唐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亟需着手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四项优化建议,以期能够提供参考帮助。

    2024年03期 No.664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依托实验室开放项目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邢雪琨;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要求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专业素质和创造力,这对其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实验室开放项目为视角进行分析,首先探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最后论述相关问题的应对建议,就规范实验室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育、重视开放项目的深入利用、构建立体化的培养实践机制等措施进行分析,服务未来高校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成长。

    2024年03期 No.664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韩静;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加速,就业市场日益多元化且竞争激烈,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也对高等教育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职业规划的不明确、就业心态的不稳定等实际问题作出解答,同时着眼于探索高校在教育引导上的有效策略,通过更新教育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比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成功率。

    2024年03期 No.664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路径探析

    郑晓文;

    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相融合,是现代职业院校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所需的人才不再只是能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知识技能型人,而更应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在阐述职业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现代高职教育对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倡导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社会有用之才。

    2024年03期 No.664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师资队伍建设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定位研究

    王媛;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本文主要分析大学教师的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在角色转变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有效促进大学教师角色转变的策略。

    2024年03期 No.664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基于新媒体下的辅导员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能力研究

    王冰;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辅导员作为高校中重要的角色,必须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提升自己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本文旨在探究基于新媒体下的辅导员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能力研究,为辅导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2024年03期 No.664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全嘉乐;

    英语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英语教师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既在理论研究中指导实践,又在实践尝试中反馈理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发展。本文分析阐述了高职院校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和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3期 No.664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经验对比研究及启示

    胥航军;周高鹏;

    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的职业教育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培养体系不健全、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是困扰中西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横向对比国外同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相对成熟、体制机制比较完善、内涵建设成效突出,尤其是德国,是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典型和标杆,颇具特色。通过重点分析德国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借鉴好的做法,提出我国高职院校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2024年03期 No.664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 高职院校教师BIM技术应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向珊平;

    高职院校是BIM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BIM技术正在行业中快速推广应用,人才缺口较大,而高职院校教师的BIM技术应用教学能力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教师BIM技术应用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高职院校教师BIM技术应用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提升BIM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和路径,以此助力BIM技术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2024年03期 No.664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教育管理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张少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校对学生教学的重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从原先的理论至上、成绩至上转变为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比如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等。对此,高校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模式、教学的理念也进行了较大幅度变动,促使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得到拓展与加强。基于此,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便成为一种必然性举措。在传统学生管理中,是以强制性管理、封闭式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与时代的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相悖,对此想要解决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同步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发展路径的研究必不可少。本文主要是针对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2024年03期 No.664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书院制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探究

    王佳鑫;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要机制创新。在建设探索的过程中,书院制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面临的几大问题也逐步凸显。一是建设路径的问题,教育属性弱化;二是组织体系的问题,协同管理低效;三是如何基于基础资源支撑推动服务升级。通过综合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才能推动学生社区教育效果的强化、管理效能的提升以及育人质量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024年03期 No.664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

    祁潇;黄冬辉;

    文章在梳理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基础上,联系学院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管理相关问题,从制度建设、教学环节管理信息化建设、教学业务办理信息化建设、网站建设、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保障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024年03期 No.664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高校教育教学基于人本化理念的管理策略分析

    林斌;

    在新形势下,高校承担的任务日益艰巨,不仅要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还要通过实际行动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促进教育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充分融入人本化理念,以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全体人员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在工作中创造更大的成绩。基于此,文章主要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融入人本化理念的具体途径。

    2024年03期 No.664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化解校园危机事件为辅导员育人良机——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丁鹏;陶丽;

    近年来,各地高校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将直接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因此,研究分析校园危机事件典型案例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对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校园危机事件应对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主要工作职责。文章以一起大学生宿舍矛盾冲突事件的处理为案例,通过相关分析处理,进而将危机事件转变为育人良机,希望通过总结经验能为今后辅导员工作有所帮助。

    2024年03期 No.664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生涯规划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管理路径分析

    翟国琳;李赛;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数量日趋增多,高校规模日益扩大,据此引发的社会就业竞争也日臻激烈,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明确要求。对此,高校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引导大学生就业优化管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教育意义以就业为导向,而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既能够为学生自我正确认知与未来发展提供指引,又能够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本文主要对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2024年03期 No.664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 整合与赋能:高校人才引进中人事档案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曹文秀;

    人才引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吸引人才的主要方法,也是各大高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现今的高校体系中,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对于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人事档案在人才引进中的工作内容和重要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能力,保障人才引进效果,既是保证高校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2024年03期 No.664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研究

    张雅妮;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信息技术,高校管理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完成,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同时能够让学生和教师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学习资源,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并提出到2025年实现建设目标。当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已经在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教育技术应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成绩,但还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北京12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学生对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软件的使用较为频繁,但仍存在使用体验不佳的情况,同时也有一些技术和信息安全问题需要解决。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优化改进建议。

    2024年03期 No.664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青年心理研究

  • 网络时代下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

    苏泓予;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日益关注和重视,家庭因素对其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利用焦虑、抑郁量表对大学生寒假居家线上学习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获得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以及学生平时成绩与学生假期线上网络活动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不相关,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关系与抑郁和焦虑检出率相关具有统计意义(P<0.01)。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与大学生线上网络活动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

    2024年03期 No.664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刘子璇;何晶;张博聪;郭伟刚;马思程;

    随着对青少年关注度的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校领导和教师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付出很多心血,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可以通过专业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教育主体,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指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高校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意义,分析班级管理中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实践策略。

    2024年03期 No.664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庞川;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科学,其在传统心理学领域基础上进行创新,重点关注人类优势潜能、积极品质的挖掘,适用范围相对较广,有着显著的价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利于革新健康教育目标,优化健康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校园。基于此,本文针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2024年03期 No.664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统招生与综合评价生在大学期间的行为、心理比较研究

    岳琼;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改革,我国大学的招生方式也在逐渐变化。传统的高考统招制度已经改革,如综合评价招生制度的出现。统招生与综合评价生这两种招生方式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选拔理念和价值取向。但这两种招生方式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行为、心理状态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统招生和综合评价生的行为、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探讨两种招生方式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旨在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No.664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现状研究综述

    王闻珑;佟欣;

    心理求助行为是指当个体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向专业人士或者亲人求助的行为,以获得心理与精神上的释放与缓解。研究发现,心理求助行为的对象与心理求助倾向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差异。本文旨在对心理求助研究状况进行有效分析,旨在为心理教育工作者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工作准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专业的心理求助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

    2024年03期 No.664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山西青年》征稿启事及来稿须知

    <正>《山西青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共青团山西省委主管,山西青少年报刊社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6-00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4-1003/C。主要刊发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主题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赐稿。本刊主要栏目有本刊专稿、青年教育研究、教改新论、专业与课程建设、青年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青年心理研究等。一、来稿要求

    2024年03期 No.664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