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轩;徐洪雨;
《草业信息学》本科课程是结合了草业科学、信息科学与其他“新农科”的前沿观念、方法、思想所形成的专业实用型课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对《草业信息学》课程进行了探索与改革。教学团队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线上教学模式的特色,通过分析教学现状、改进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贴合线上模式运行的实际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期教学改革拟进一步运用信息手段、完善线上教学资源与硬件,实时有效地进行学情监控,达到敦实教学创新的基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2023年10期 No.647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 时小侬;
“1+X”证书试点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既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更有利于改革教学方式。在“1+X”网店运营推广试点中,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还存在着课证融通不充分、师资培训仓促、学生报考积极性不高、配套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合理的科学建议,以推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
2023年10期 No.64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魏婧;马小莉;郑文;
《工程测量》课程是工程类本科院系的专业基础课,担任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LOVE”的教学理念,渗透“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环境,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互联互通。建立双师培养与学生成长机制,构建融产、教、研、培、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实施开放式教学,开展“N+1+1”多元化评价,构建高效化、系统化、常态化的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3年10期 No.64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邓邦坤;杨洋;伍玉宙;
伴随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CDIO工程教育稳步发展,近些年也陆续在一些文科专业领域探索尝试。在全球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与现状,为适应现代社会与行业发展对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需求,探讨CDIO教育模式融入设计类专业后遇到的问题,指出高校中领导与政策、同行教师、学生、任课教师自身等因素对CDIO教育改革的影响,分析目前的困境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以期推动我国传统设计类专业的更新升级,为高校进行CDIO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3年10期 No.64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唐婕;朱玲静;
在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现有《招贴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课程训练点不清晰等。本文根据课程目标,重构教学框架。通过主题分析、符号筛选、编码解码、输出表现等环节有针对性地训练创意思维和表现,整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将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输出表达符号。
2023年10期 No.64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 梁梦雯;
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创新驱动和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需要结合市场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持续性输出社会所稀缺的专业人才;“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不仅是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校教学适应时代产业发展的教学改革举措,更是破解专业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难题、优化创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分析“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义,探索“四链融合”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策略及路径,以期为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高质量改革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2023年10期 No.64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刘哲;
微课是一种网络教学资源,将教育与信息深度融合。近些年,许多教学都在逐步走向信息化,微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成为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高职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从而达到优质的课堂效果。本文从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进一步阐述在微课视域下如何进行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
2023年10期 No.64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熊月佳;
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教育引领和文化内涵,将其融入“佛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佛系”大学生教育引导的可能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因此,研究工匠精神语境下“佛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023年10期 No.64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 高元琼;
当前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淡化劳动教育的现象,针对不少中小学生缺乏劳动锻炼的问题,提出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的紧迫性,指出劳动教育可使他们明白劳动是获取财富、赖以生存的根本;可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并指明劳动教育的措施为:学校教师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各项规定,让中小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种劳动实践,体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学习必要的劳动技能,由浅入深推进、发展劳动创新意识。
2023年10期 No.64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 高蓉;蒲文静;徐戈;王雪;
随着现代数字信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该模式对优质数字资源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本文从病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需求出发,通过分析现有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制定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策略,并在202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实践,评价建设应用效果,师生总体满意度高,实现了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和学生的目标,进一步为金课的打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2023年10期 No.64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 孙晓璐;杨玢;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时代,民办高校从数量和办学规模来看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发展路线成为多数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构建SWOT分析模型,对民办高校应用型发展途径作出详细剖析,并从民办高校发展质量和应用型发展路径两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2023年10期 No.64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 丁志成;李严冰;郭斌峰;许洋洋;
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具有较强专业特性,是集企业的生产、管理、人文、资源于一体的环境,对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可有效提升实习教学效果。本文基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国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结合国内已建成的实习基地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以期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及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 高万晨;王宇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对创新复合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非标准化考试应运而生。因此,本文阐述了高校采用非标准化考试的目的,设计了非标准化考试模式,包括考试形式、考核内容、命题方法、成绩判定等。通过具体课程进行实践发现,采用非标准化考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要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与交流,为我国非标准化考试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
2023年10期 No.64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李阳;李鹏伟;谢敬尧;杨渊博;张松;
课程设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学生培养计划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一个新类型、新层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更为突出。因此,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计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课程设计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其最大区别为,一般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的形式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的选题上。
2023年10期 No.64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刘卉;
为了培养国家高技能人才,提升学历与工作经验并举,满足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主导职教本科类型特征的现实需求,从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权责义务、整合学科资源、出台激励政策四个方面,探究学位学徒制在职教本科中的运行举措。基于此,构建职教本科学位学徒制的实践路径,倡导学校与企业协同共教,构筑能力为主的人才评价模式,建立职教本科学位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
2023年10期 No.64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刘娜娜;段佳燕;
2020年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此背景下,燕京理工学院文法学院立足新文科发展战略,结合本校定位和特色,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在文法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打破专业壁垒,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将学院的几大专业实行跨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共赢发展。
2023年10期 No.64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孙超;
在本科培养计划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毕业论文设计,这属于综合教学活动,是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完成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需要针对导师资格认定、论文选题把关、指导过程管理、论文成果验收、论文原创性检测、答辩成绩规范等事项设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努力打造一个闭环式的毕业论文设计监管体系。为此,本科院校应始终坚持质量与规范并重的指导原则,积极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加大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以达到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本文首先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实施网络化监管的有效措施,其次从提高监管效率、减少人力与时间消耗这两个方面阐述此种监管方式的优势,以供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孙艳云;杨军;李丽;王天波;王奎洋;
本文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背景,对高等教育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首先,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可取之处、缺陷与问题;其次,从新工科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本校及国家发展实际,基于评价主体的选择和丰富,协同与配合,探索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几方面的改善策略,从而构筑多主体协同的科学评价体系。
2023年10期 No.64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谭福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线上教学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线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线上教学能力,打造高效线上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线上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策略,希望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3年10期 No.64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赵倩;李雪;赵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应用型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的,教学质量是实现立德树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学督导便具有重要作用,完好的教学督导制度能够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但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督导进行探究发现,目前尚存一些问题:例如工作制度不完善、队伍结构不合理、工作范围覆盖不全等。因此,要完善教学督导工作机制,革新教学督导工作方法,以此为依托推动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2023年10期 No.64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 陈勇;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激励是提升授课效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探讨了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经过研究得出,授课教师要提升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可以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参与约束、激发学生探索高效学习模式的激励相容约束两个方面着手,开展教学激励。最后,提出从转变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和管理制度,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奖励和惩戒机制,强化教学效果反馈机制,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四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具体的课程学习激励。
2023年10期 No.64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 姜尧;
本文通过明确高职文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生成过程,从全过程、多角度研究影响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提升的因素,并加以提炼,建立基于文管类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生成过程的评价体系,探索高职文管类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状况,并以导游专业为例,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为提高文管类学生顶岗实习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孙鑫;
在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会计人才的技能由“核算型”向具备财务基础知识的“分析型”等多形态转变。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好供给侧改革,在政策指引下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在会计职业人才培养中,需要融入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深层次优化改革,特别是实训教学体系需要全面梳理企业工作实践的变化,积极做出调整。
2023年10期 No.64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陈建新;
针对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为了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富有快速转为高素质员工的技能潜力,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本文重点研究探讨“三师三位”教学模式的“学习论”支撑依据,进一步丰富“三师三位”教学模式的内涵。通过研究,力证“三师三位”教学模式在培养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用人才的成效,探索最适宜于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适应岗位、企业的策略。
2023年10期 No.647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 欧阳鑫;
高校《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快速识读和绘制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理解程度,BIM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建筑模型的构造,实现专业理论知识的立体化、形象化。文章以《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为例,分析BIM技术的具体应用效果及具备条件,以期推动高校建筑类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2023年10期 No.647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宋伟灵;万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诸多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本文从慕课与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入手,分析将慕课融入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与优势,探究基于慕课的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针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2023年10期 No.647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 陈华敏;牛军;任立民;曹婷;
根据《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电子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学情分析,课程团队针对教学实践和改革中的痛点问题,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教学体系的重构、教学流程的再造、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和评价体系的重塑等四个方面,探讨“金课”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构建。
2023年10期 No.64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 刘洪洋;李志刚;张鹏;刘建刚;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产出导向(OBE)已被世界认可,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但如何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落实OBE理念,仍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研究了OBE理念下课程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环节,即明确设计原则、分析框架与要点、重构教学大纲,探讨了各环节的操作要点,提出了教学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内容及方法、课程考核评价等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以采矿工程专业《煤矿地质学》课程为例加以阐释,希望与同仁探讨,并提供有益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 荆瑞红;陶泽荣;
“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前提。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逻辑原点——复合多元性,从课程模式特点、课程体系的结构范式、机电系统工程师课程体系的设计步骤、设计路径、设计过程,完成了机电系统工程师课程体系的设计。
2023年10期 No.64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 孙伟;
目前,对于学生而言,技工院校的数学课程难度较大,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当前的教学策略必须有所调整。在技工院校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发展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技工院校数学教学的困境和改进策略研究,为相关技工院校的数学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滕川川;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模式,物流人才培养以此理念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一方面可以解决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在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校企合作的改革建议。
2023年10期 No.64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吴华荣;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同样,大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学习。在新时代,家庭教育通识课程与大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服务家庭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责任之一。家庭教育通识课程的开设,能够发掘家庭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是高等教育领域实践的新探索。本文主要阐述了家庭教育通识课程开设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并对家庭教育通识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高校开设家庭教育通识课程的有效策略,以期望家庭教育更好地走进高校课堂。
2023年10期 No.64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张书涵;
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一直以来是教师教育的关注重点。朗诵素养作为提高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却鲜少被重视。通过分析朗诵素养对于师范生培育的积极意义,明确高校在朗诵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师范生意识上的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与机制,对于师范生朗诵素养乃至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3年10期 No.64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董文静;张婷;杨妮;宋文阳;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各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继续沿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取得理想教育效果,而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其中,就可以加快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步伐,并在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实现创新实践能力有效培养与提升。本文联系职业技能大赛开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存的问题,并尝试从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教学设计、增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训练、提高老师素养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利用职业技能大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焦惟;
在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除了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以外,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变革人才培养手段,促进教育事业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开展转型背景下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围绕转型背景下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秉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互动合作、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强化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莫春立;农智升;徐荣正;国旭明;张占伟;
研究生赛学研人才培养机制开展以来,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素质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如何根据现实条件,继续完善赛学研培养机制各个环节,形成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从人才培养的各个角色出发,讨论研究生参与赛事,如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明确人才培养机制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不断完善赛学研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优化每个专业学生的参赛规划,既有利于在单位时间段出成绩,又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继续发挥赛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2023年10期 No.647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曲鹏;
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调整育人策略、创新育人模式,将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熟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本文首先从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等角度,概述了“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随后,针对当下人才培养实践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分别从开设主题多样的选修课、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可行性策略。
2023年10期 No.647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舒鑫;何小飞;
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并立足于产教融合的背景,实现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本文立足于产教融合的发展,对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意义,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游珍珍;梁晓琳;周玲;
针对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提出采用“BOPPPS-CDIO”混合式教学模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并以工科专业课程《PLC原理及应用》为例,介绍如何采用混合式教学理念,采用BOPPPS教学模型的分阶段完成PLC课程教学设计,利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制定贯穿式的课程结构、建立有效性的实践环境、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及其内容、全面落实课程评估体系的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10期 No.647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 贾继鹏;
近年来,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青海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人才需求旺盛。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过程,聚焦学生的“四能”培养,提出了“二元联动—三阶递进—四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混编教师团队、开展项目化教学、改善实训教学条件等系列举措,以期促进机电类专业群服务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紧缺人才培养。
2023年10期 No.647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 魏晨;
职业能力导向下,如何提升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成为限制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湖北省会计职业教育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目前湖北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角度提出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具体对策,以期为促进湖北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建设提供借鉴思考。
2023年10期 No.647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 孙艳丽;
高职艺术类专业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倡导“自主创新”,培养人才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巧,成为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首要任务。为进一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本文立足于高职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需求,深入剖析现有教育教学,寻求进一步改进的办法,提出具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策略,以期为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2023年10期 No.647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