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

青年争鸣

  • 新质人才培养视角下新质学习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陆叁玲;李存生;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呼唤新质人才,新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新质学习力的支撑。新质学习力是对学习力的拓展和深化,其内涵“新”在创新驱动与前瞻视野、跨学科融合与广度拓展、技术具身与持续适应、社会责任与生态意识。新质学习力强调以创造力为核心,激发创新潜能;学习力为基石,促进知识更新;思想力为动力,引导深度探索;行动力与坚持力为关键,保障“知行合一”。

    2025年10期 No.69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 生成式人工智能给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师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李莉环;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推广和应用,给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师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算法,给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师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和场景、使教学模式创新成为可能、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生制定精准的学习规划路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同时,也给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师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对教师角色定位、教学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产生冲击,进而导致技术依赖、评价失准、伦理失范等问题。理性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挑战。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师生要转变观念,提升智能素养,明确数字伦理标准,加速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多元融合,力求通过人机共教的方式促进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年10期 No.69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青年教育研究

  • AI赋能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赵亚静;

    在高校教学中,AI的应用正在推动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逐渐成为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AI赋能教学创新的十个智能场景阐述其应用前景,积极探索AI与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AI赋能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具备的应用潜力,充分发挥AI赋能教学优势,并结合在使用AI工具时面临的信息安全、是否涉密、数据隐私、合规合法性、知识产权及学术诚信等问题进行探讨,通过重构教学流程,让AI成为教育创新的催化剂,共同推动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和终身化。

    2025年10期 No.695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混合式学习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

    王淑妍;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作为整合线上资源开放性与线下教学情境性的新型教育模式,正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核心方向。本研究立足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发展语境,试图构建“技术深度融合、师生角色重构、能力导向评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课堂革命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2025年10期 No.695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高职英语微课教学模式创建及应用

    孙萍;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师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教书育人,满足高职生知识学习、英语素养提升的基本需求。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及微课概述的基础上,总结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应用的问题,最后探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微课教学模式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构建思路及应用要点。旨在真正激发高职生参与微课教学活动的能动性,以此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2025年10期 No.69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究——以X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专业群为例

    叶焕然;陈雪;董钰靖;

    随着产业与教育的不断融合,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愈发密切,不断推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才培养从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向校企协同修订岗位需求转变。本研究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分析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所在,提出优化专业布局、打造“双师”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平台建设和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旨在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和思路。

    2025年10期 No.69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工科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许英;

    工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为了解长沙市工科类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本研究精心设计问卷表,在长沙市龙头行业、特色工科专业中,选取了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对工科专业共215名学生做信息素养调查分析。对工科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发展作对策研究,这对长沙市工科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10期 No.69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王亚敏;程建;刘佳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室内设计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两融入、两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室内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即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和地域传统文化,结合艺术与技术、校内与校外资源,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025年10期 No.695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王丹丹;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管理还存在着不足,尚未形成有规模的质量文化,大部分院校在“经验式”教学质量管理中缺乏改进和创新意识。ISO 29990标准与地方应用型本科在培养学习者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注重过程控制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地方应用型本科可以借鉴该标准,从学习服务和教育管理两个层面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2025年10期 No.69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莫意清;李韦嫦;阮书云;

    本文以新质生产力为视角,探索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机理和策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条件下职业学校发展目标的新内涵,提出创建特色鲜明的生活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凸显个性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形成生动高效的本土化教学体系、完善绿色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培养体系四个方面的教学优化策略,以及建设专家化教师队伍、创建校本化教研机制、建立实时化质量诊断、完善常态化教育督导和打造数字化教学新形态五个方面的教学创新实现路径。

    2025年10期 No.695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新贸易环境下跨境新媒体营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刘晓玲;

    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新媒体营销课程的改革实践,探讨了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结合现有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创新性采用与企业长期合作和短期实践项目相结合的模式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并对该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跨境电商新媒体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0期 No.695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基于OBE理念的无机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何侨妹;房媛;王孟;董林娟;田倩倩;

    无机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将OBE理念融合其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由设定目标、调整大纲、搭建体系、重构课堂、优化考评等多层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据此,本文通过分析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基于OBE理念搭建了无机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帮助。

    2025年10期 No.695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 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现状调查研究

    高海洋;

    本文主要介绍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海南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文章指出,当前海南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科研合作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当前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文章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科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25年10期 No.695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 商务管理类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程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趋势。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商务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商务管理类课堂中有效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期望能够为商务管理类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025年10期 No.69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智能制造背景下学校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分析与推进——以百色市铝工企业合作为例

    曾丽颖;韦小芬;韦红美;

    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也是为社会建设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合作企业的筛选,从产教融合角度建立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让学生可以在实训与实践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同时也加强对行业的客观性认知,这样既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也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文章从智能制造背景下学校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的优势作用研究出发,分析了百色市铝工企业与学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并提出搭建共享平台、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式以及完善合作机制等融合措施,旨在全面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2025年10期 No.69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高校研究型工程审计队伍培养探究

    左翔宇;

    研究型审计概念的出现,推动了高校内部审计变被动转为主动,有利于揭示深层次问题,剖析问题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审计队伍研究能力欠缺、研究思维尚未建立,致使研究型审计工作难以高效开展。对此,本文基于分析目前高校审计队伍所存在的不足,以培养新形势下研究型审计队伍为目标,并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助推研究型审计工作高效开展。

    2025年10期 No.69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就业创业探索

  • 高校烹饪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及路径探索

    潘霖;李雪妍;姚明帅;陈启运;

    烹饪行业作为民生行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高校烹饪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符合时代需求。当前,烹饪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展现出积极态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实践能力不足、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推广等资源支持、跨界融合不紧密等。为推动烹饪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助力大学生在烹饪行业创新创业取得成功。

    2025年10期 No.69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大语言模型热潮下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田慧娟;刘颖沙;何熳熳;

    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数字化改革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特点出发,阐述了“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现存问题。基于此,借助大语言模型提出五层次三阶段的“双创”能力培养新架构,帮助学生实现“双创”能力系统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全面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所需的“双创型”人才。

    2025年10期 No.69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 高职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困境及突围对策分析

    石雷;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对其现存困境展开深入分析,涵盖教育理念陈旧、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配备不足、实践平台匮乏以及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与此同时,针对性提出突破困境的策略,具体包括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搭建实践平台以及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助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期 No.69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青年教育管理

  •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一站式”社区管理模式探讨

    王瑾;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入了新样态发展阶段。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社区建设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所面临的数据现状,其次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优势,最后分模块就如何构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模式提出建议与对策。

    2025年10期 No.69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王雯姝;

    研究生教育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为保障研究生培养水平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单位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动态。本文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育人风貌等入手,探讨培养研究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影响力的提升。因此,应从多方面多措并举,以突破现有困境,打造智能化现代化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5年10期 No.695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高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存异”与“求同”

    王帅;任晓春;

    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对推动组织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各个高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表现出人才培养的差异化。究其原因,在于语义多样的模糊混淆、学科交叉的专业弱化、行政岗位的复杂变化。在此背景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需要采取“求同”的策略,形成以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政法与经管为方向的“1+2”的培养模式。

    2025年10期 No.695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高校学生工作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究

    刘林;

    学校与家庭始终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场所。在高等教育的推广下,我国高等院校及家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积极调动学校的能动性,并有效运用家庭教育资源,以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毕业生已经成为当前大学和家庭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两者都需要深入理解学生工作中融入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及时消除运作流程、思维观念、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阻碍,持续寻找创新性的方式,深化学生工作的内涵和路径。

    2025年10期 No.69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大学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丁香蕊;

    大学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学生行为管理、心理疏导和家校沟通等方面。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个体差异和集体事务,既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要解决日常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分析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是优化管理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讨辅导员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高等教育管理者提供可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2025年10期 No.69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职业院校图书馆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崔旺盛;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图书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和方法,完善硬件建设、人才建设和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推进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2025年10期 No.695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魏慧虾;

    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其对教学管理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增强师生互动等。其次详细阐述了具体应用,如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等,并指出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设备限制、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等。最后提出应对挑战的有效策略,以促进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更好地应用。

    2025年10期 No.695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人才孵化器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路径

    王潇洋;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传统教育的面貌,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性。它集成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就,不仅扩充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还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探究的能力培养。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智慧课堂构建、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方面,并分析其对教育质量提升、学习模式变革及教育公平推进的深远影响。

    2025年10期 No.695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路径

    周海燕;

    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既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民办高校综合实力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走稳就业路的需要。要有效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需要民办高校转变理念,协调好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上好思政课程,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需要学生要加强人文素质提升主体意识,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

    2025年10期 No.695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探讨

    于丽;

    现阶段职业院校对于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得到很大提升,应在满足现代社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情况下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按照产教融合提出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与之相关的“双螺旋”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和“双螺旋”人才培养促进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解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缺陷问题,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为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深层次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10期 No.695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就业关键能力提升研究

    庞文静;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加快的新形势,职业院校学生只有提升就业关键能力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结合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高职学生就业关键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No.695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李璐璐;

    产教融合搭建了校企联通的桥梁,不仅为高校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训、实践的平台,而且还有助于缓解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促进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提高。因此,产教融合已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又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发展建设。基于此,本文探索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对学生、学校双方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025年10期 No.695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双师型”教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

    肖志勇;聂志成;刘燕;邹林峰;杨相海;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双师型”教师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体系,通过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明显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该模式不仅加强了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性,还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进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技能掌握。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学生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持续改进和创新教育模式的参考。

    2025年10期 No.695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基于CIPP模型的大学生创新素养形成性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

    王柏荣;张卫香;吴伟生;农凤清;

    本研究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从直接对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质量评价转移到对大学生创新素养效能评估,在学生能力提升效果的维度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本研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应用场景,并借鉴CIPP评估模型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四个维度,集合德尔菲法理念进行文献的因子筛选,通过层次分析法确认因子权重,构建形成性的大学生创新素养评价指标。该指标在G学院大一新生中进行评价初试,结果发现G学院大一新生符合创新素养潜力有待提升的预期。

    2025年10期 No.695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 基于信息素养视角的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曹丽;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设计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并通过调查数据,对基于信息素养的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从信息素养的视角,为经管类研究生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025年10期 No.695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一站式”口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杨铄;

    高职院校中通过整合校内外社区资源,构建“一站式”口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职业沟通素养。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站式”口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该模式的应用成效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提出进一步优化该模式的建议。

    2025年10期 No.695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心理研究

  • 基于科艺提质大数据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研究

    吕玮;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已经被引入心理健康领域,并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制定出更加切实有效的育人方案。在大数据技术普及的时代,高校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共享网络资源等方法收集和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从学生心理测试自评量表谈心谈话内容和次数等方面,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科艺提质”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相关的知识及健康心理的成长方案传达于学生,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实现心理健康育人的目的。

    2025年10期 No.695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王玲;王蓉;杜卓彧;杨聪;宋育亮;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并呈上升趋势,亟需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聚焦个体积极品质与主观幸福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视角。从优点培育、主观幸福感提升、心理弹性培养到自我决定动机激发,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念和路径。因此,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观点入手,系统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并就相关策略的实施保障进行深入阐述,以期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5年10期 No.695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陈旭;

    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融合”在育人理念、育人规律和功能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智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石,体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和支撑,美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动力,劳动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五育”之间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活动等方式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于育人的全过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5年10期 No.695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 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奚宁;孙云飞;郭志强;

    通过创新应用积极心理干预的方法,指导解决个体心理问题,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强化育人实效,为教育实践提供长远可行的思路方法。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干预,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助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等大有裨益。本文针对当前所存在的教育理念偏差、教学模式不足等问题,提出要强化专业素养,落实以人为本;注重情绪体验,塑造积极人格;营造积极系统,实现隐性育人等方法,创新应用积极心理干预,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025年10期 No.695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学人微思维

  •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王莉;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作出相应的改进,环境监测课程作为环境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环境监测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理论和实验教学、引进校企合作、增添思政教育等方法,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课程的质量,旨在培养出具备较高工程素养、工程技术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2025年10期 No.695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智慧物流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王锦杰;

    在信息科技迅猛演进的浪潮中,智慧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革新方向,正逐步显现其关键作用。置身智慧物流的时代,高校物流管理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契机。本文旨在深入解析智慧物流的核心特质,及其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深远影响,进而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具体策略涵盖课程体系的精进优化、师资力量的强化建设、教学方法与工具的革新,以及产学研协同实践基地的构建,旨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契合智慧物流时代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专才。

    2025年10期 No.695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 项目管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改革

    张朋程;姜鸣凤;徐贺睿;王轶鹤;李晓玮;

    项目管理是研究项目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课程,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关键课程。本研究通过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项目管理实践,发现项目管理课程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内容相对抽象、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和课程分类教学有待深入等问题,建议从模块化教学体系、现代化教学条件、在线课程平台上线、创新课程考核开展课程建设,采用“项目体验式”教学模式保障教学质量。

    2025年10期 No.695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OBE理念下大学物理实验挑战性课程教学改革

    吕游;杨涛;

    本课程改革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充分融入OBE理念,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挑战性课程建设规划。以分阶段的教学安排、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和分模块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和解决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025年10期 No.695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统计学教改实践探索——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

    李婷;

    在混合式教学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下,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改变单一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成效,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无锡太湖学院应用统计学课程为例,基于OBE教学理念,设计了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混合教学方式,形成了“明确目标→自学尝试→交流探讨→精讲互动→训练反馈”的教学模式,并在三段式教学方式中融合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诱导启发和问题教学结合法、合作学习法,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探索经验。

    2025年10期 No.695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基于OBE理念下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

    解亚茹;

    基于OBE理念引导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与国家大力提倡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高度相符,可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明确方向,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据此,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针对基于OBE理念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创新变革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0期 No.695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探索

    孙媛萌;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创业测评模拟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改革进行研究,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课余实践及以赛促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025年10期 No.695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探索BIM课程中“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李俊;

    新形势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期,工程领域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类学生对工程实践技能知识的需求较为迫切,通过对BIM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基于“岗位(工作)、课(课程)、赛(竞赛)、证(证书)、创(创新)”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同时,通过BIM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以岗促课、以课促赛、以赛保证,以证促创”的思想扎实落地,提升建筑类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本研究着重分析BIM课程中“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教学改革的新路径,进而提升BIM课程的教学质量。

    2025年10期 No.695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 创新创业背景下机电类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仇月;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机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校企合作和竞赛培训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希望通过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和应用,为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10期 No.695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 “双导师”模式下云税务课程教学改革——基于“五金新基建”探索研究

    陈婷玉;何琳;刘金莲;姚秋妹;严李莉;

    “五金新基建”,是指“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基地和金教材”建设,是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2023年7月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五金新基建”是新形势职业教育的新基建任务,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报税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侧重学生的报税能力、风险意识等税务综合素养的提升。云税务课程以纳税实务为基础,要求学生在通晓税法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操,但已难满足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及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需求。因此,必须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以“五金新基建”为抓手,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多种渠道,实现“五金新基建”建设,拓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校企深度合作,“双导师”助力共同培养强意识、知规则、精实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帮助学生有效对接税务会计岗位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数据分析、战略思维、风险管理能力要求。

    2025年10期 No.695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互联网+”背景下的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思考

    黄引毅;

    “互联网+”背景下,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本文通过查阅教学改革相关的制度,结合作者所在高校教学改革的相关成果,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10期 No.695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数字化教育背景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应用改革探索

    丁金萍;

    数字化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应用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探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应用改革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为促进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参考意见和有益借鉴。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数字化教育发展现状,深入探究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应用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并阐述了本研究的思路和实施方案,在实践中探索性进行了教学案例的构建和教师培训的开展。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极大促进了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5年10期 No.695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改革探索

    刘运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职业院校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愈发彰显,已成为为社会各行业发展输送所需人才的主要基地。工程造价专业作为职业院校近年来的新兴热门专业之一,随着建筑工程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已成为必然。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本文将围绕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论述,并探讨相关实践策略,以期实现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有效培育。

    2025年10期 No.695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青年学术园地

  • 基于“雨课堂”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和实践

    唐平慧;马淑娜;王菲;王振营;

    混凝土结构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背景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重难点多,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奠基石。在智慧教学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本文基于“雨课堂”平台对混凝土结构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详细阐述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结合实践案例验证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0期 No.695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多元化教学研究——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张翌;李晨;

    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基于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法的建筑设计能力。而产教融合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融合于高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创新变革中,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重中之重。据此,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对产教融合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探究。

    2025年10期 No.695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森林生态旅游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

    李文瑾;

    近年来,我国力推森林旅游的发展,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森林生态旅游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急缺。对此,高职森林生态旅游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养森林生态旅游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填补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文章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探索了“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森林生态旅游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5年10期 No.695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李胜华;李颖;孙磊;陈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利用信息化方法,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有助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有效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但在当前打造混合式“金课”背景下,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为基础的新模式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文针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及方案,创新教育模式和提高教育效率,以满足我国人才培养的需要。

    2025年10期 No.695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课程中评分机制探究

    李莉娜;

    新形势下,评分机制成为教学改革的侧重点,是评价学生综合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教师针对性调整教学侧重点与教学方式,但具体实践阶段由于受到课程时间、教学任务、评价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评分结果客观化、片面化。本文以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指出评分机制的多元作用,并结合课程教材方向,提出评分机制的制定与实施路径,以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2025年10期 No.695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基于OBE理念的经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张玮;

    OBE理念主张学生产出,侧重成果导向、反向设计、持续改进,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主要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践教学。因此,将OBE理念融合于经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虚拟仿真技术高度仿真模拟企业真实运营环境与业务流程,由线上线下结合促使学生全方位认知体验企业客户关系挖掘、数据分析、业务关系与流转模式等。以此组织学生研讨与总结仿真实践成果,可充分实现学生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全面培养。据此,本文基于OBE理念构建了经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

    2025年10期 No.695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数字赋能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高效课堂构建研究与实践

    叶娜;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和算力支持,数字赋能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实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持续性学习的需求,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师生共生共长,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进步。

    2025年10期 No.695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课岗赛证思”模式下的RPA财务机器人应用课程开发研究

    曹宇波;崔慧敏;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会计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索“课岗赛证思”五维一体模式在职业本科教育中RPA财务机器人应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该模式将课程学习、岗位需求、技能竞赛、证书认证和思政培养五个维度有机融合,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5年10期 No.695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 “智能+”时代背景下英语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以甘肃高职院校为例

    李巧红;

    在“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甘肃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机遇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在资源利用、教学方法及满足师生需求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深入论述大学英语虚拟教研室建设,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探讨其在“智能+”时代的可行性。从技术支持保障运行、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教师培训与团队协作等方面阐述建设策略,旨在推动甘肃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奠定基础。

    2025年10期 No.695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财经素养教育融入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李洁梅;

    目前,财经素养教育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高校财经素养教育应结合专业课程特点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财经素养教育融入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与财经素养融合不深、教学方式创新不足、教师自身财经素养水平不足和课程考核评价单一等问题。跨境电子商务课程需要教学内容与财经素养深度融合,创新财经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师的财经素养水平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提高财经素养教育成效的路径。

    2025年10期 No.695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课程适应性提升分析与探索

    张旭;杜跃;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讨了高职课程适应性提升的重要性和提升策略。强调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指出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提升的必要性。文章提出高职课程适应性提升的策略,进一步强调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

    2025年10期 No.695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课堂革命”背景下基于OBE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ArcGIS技术应用课程为例

    苏蜜娥;梁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OBE理念被广泛认识和应用。本文以ArcGIS技术应用课程为例,探讨了“课堂革命”背景下基于OBE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首先,研究OBE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特点;其次,分析ArcGIS技术应用的课程特色及学情、教情;再次,探讨ArcGIS技术应用课程的OBE教学设计与实施;最后,制定符合OBE理念的学习成效评价表,评估ArcGIS技术应用课程的OBE教学情况。

    2025年10期 No.695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高职院校实操类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

    朱紫宸;吴燕君;陈晶莹;

    课程考核是高职院校实操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针对目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结合高职院校实操类课程考核的重要性与目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考核模式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从考核形式、考核指标及考核反馈三个角度提出了考核模式的改革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应用及理论参考。

    2025年10期 No.695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 《山西青年》征稿启事及来稿须知

    <正>《山西青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主管,山西共青团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6-00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4-1003/C。主要刊发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主题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赐稿。本刊主要栏目有青年争鸣、青年教育研究、就业创业探索、青年教育管理、人才孵化器、心理研究、学人微思维、师资队伍建设、青年学术园地等。

    2025年10期 No.695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