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

青年争鸣

  • 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样态及规律认识

    陈红霞;江景;

    本文聚焦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从理论分析、政策演进、实践路径三个角度分析两种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样态。总结出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向,提出从系统论和协同学理论出发,健全协同发展的管理体系、优化协调运行机制、聚焦改革关键环节,增强社会公众对两种教育的认同感,创造协同发展环境。

    2025年19期 No.70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本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与路径

    张诗静;孔祥阳;刘林铖;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培养技术技能型数字化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承担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职业本科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模型与路径,构建出职业本科学生数字素养的要素体系——“一基础、一核心、两拓展”,提出职业本科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模型——“磁悬浮陀螺模型”,探索适合职业本科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路径。

    2025年19期 No.70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青年教育研究

  • 父职教育的困境与突破——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

    刘龙新;王小平;

    受传统文化和现实因素影响,我国当前父职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目前我国学者大都针对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父亲群体进行研究,笔者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以122份调查问卷为基础,探究我国目前“70后”“80后”父亲们的父职教育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当代未成年人的父职教育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2025年19期 No.70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智慧学习环境构建及应用探究

    张志云;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重任,数字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化改革势在必行。智慧学习环境构建作为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依托智慧学习环境,有利于稳步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数字化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打造职业教育新生态。基于此,本研究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平台开发、教学内容创新、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等四个维度提出了构建策略,旨在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

    2025年19期 No.70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案例教学法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与应用中的优化与应用

    徐兰;陈欢;袁瑶瑶;张子强;

    大数据已深度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运行方式。作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大数据技术基础与应用还存在过度强调语法细节、项目驱动力不足、忽视学生背景差异、评估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双轮”案例教学法:“理论轮”聚焦核心语法与工具库,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实战轮”则以递进案例驱动知识应用,强调实际场景下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理论轮”与“实战轮”交替迭代的设计,构建“学用一体”的闭环教学模式,为编程教学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对缩短技能培养与产业需求间的鸿沟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19期 No.70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数字经济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路径

    王晓栋;杨泽蔚;王鹏;

    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转型理论,系统剖析了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滞后、产教融合失衡、实训资源不足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构建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的三维实施路径。研究通过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警系统、开发积木式课程架构、打造智慧教学空间等具体策略,旨在为职业教育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研究结论表明,唯有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2025年19期 No.70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大学生选择虚拟仿真与线下实验课的影响因素分析

    姬晓彤;刘海芳;梁瑞峰;白剑英;张志红;

    全面了解全日制本科生对虚拟仿真与线下讨论实验课的选择及原因,对于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问卷对某医学院校2019级预防医学专业以及2020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对虚拟仿真与线下讨论两类实验课的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普查。研究发现,毕业班201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大部分选择线下讨论,非毕业班2020级卫生检验检疫学生选择虚拟仿真。选择虚拟仿真的原因主要以真实和方便灵活为主,选择线下讨论的原因则主要以有利于交流为主。因此,不同年级的实验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毕业班以线下讨论及时解决问题为主,非毕业班可适当引入虚拟仿真,增加实验教学的真实感和教学资源,高效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

    2025年19期 No.70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环节师生交互问题研究

    唐薇;

    本研究聚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交互问题,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探讨线上教学环境中师生交互的特点。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个性化,但线上教学环节的师生交互面临诸如技术实操能力欠缺、交互工具未有效利用、交互内容与形式单一、线上线下教学内容重复与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增设混合式教学设计教研课、优化线上教学内容、丰富师生交互形式、重构教学设计、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教学等解决措施。

    2025年19期 No.70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数智时代智慧课堂中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剖析与优化

    李佳佳;胡彩红;秦晶;叶冬平;王海龙;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教育理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讨论式教学方法亦需与时俱进,以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该方法以“新三中心”原则为核心理论根基,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学习及学习效果最大化,旨在颠覆传统“教师中心”的知识灌输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讨论式教学的理论根基、实施策略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社区教育促进青年终身学习的价值与路径

    高觐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区教育更加关注学员的个体需求,并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极大提升了教育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当前,在强化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促进青年终身学习,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梳理社区教育促进青年终身学习的价值,并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实践路径,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帮助青年形成终身学习体系。

    2025年19期 No.70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边际效用理论架构下职业教育专业群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理论研究

    邓富春;刘远全;

    在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本文以边际效用理论和帕累托最优理论为依托,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专业群资源配置。首先,从学理根源剖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职业教育中的映射及帕累托最优的动态分层条件,构建“边际效用—制度弹性”动态响应函数。其次,指出现实中资源错配的非线性生成机制,包括边际效用失衡的多维诱因及帕累托偏离的锁入效应。最后,提出基于制度协同的帕累托改进路径,涵盖微观层的弹性调节机制设计、中观层的协同网络构建以及宏观层的制度润滑策略,旨在促使职业教育专业群资源配置趋近帕累托最优。

    2025年19期 No.70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实践探讨

    王盼晴;刘金劲;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破解产教融合深层矛盾的关键载体。本研究基于政策研究和案例分析,综合运用政策话语分析、组织网络解剖方法,系统解构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涵特征、运行逻辑与实践效能。研究发现,联合体通过“政校企研行”五元协同网络实现“四链融合”,其运行遵循“需求驱动—资源整合—价值增值”闭环逻辑,提出“多元投入—协同治理—制度保障—动态适配”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推动联合体从“形式联合”向“实质共生”转型,揭示市域产教联合体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共生密码,为区域产教融合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

    2025年19期 No.70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就业创业探索

  •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实效性提升路径

    陈兰;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和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入手,在探讨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辅导员的学习培训、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个性化指导、强化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实效性的路径,以期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2025年19期 No.70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基于SYB创业培训课程对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汤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并通过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制度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初心使命,坚持兴船报国育英才的特色发展之路,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艰苦创业。本文以SYB创业培训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价值。通过分析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结合SYB课程的特点和实施效果,提出以SYB培训为抓手,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提供实证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协同发展路径

    丁爽;

    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协同发展,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落实高质量充分就业战略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新媒体技术背景,系统探讨二者协同发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从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双重视角阐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其次,分析新媒体技术对教育模式、资源整合及服务效能的影响机制;最后,构建课程体系融合、数据平台共建、师资队伍联动的三维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就业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案。

    2025年19期 No.70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基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杨瑞泽;

    在社会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决定自身能否顺利融入职场、实现职业发展以及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聚焦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现状、剖析问题根源,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与实践路径,旨在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2025年19期 No.70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路径研究

    王秋瑞;柴雨晴;

    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不仅包括求职、入职后的工作能力,还包括适应未来岗位发展趋势的终身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文章通过概述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概念及构成部分,提出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存在就业指导不全面、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双师型”教师匮乏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创新职业适应能力培养评价体系,以此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2025年19期 No.70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青年教育管理

  • 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困惑与对策

    谭华;侯天乐;

    班级作为学校的最小管理单元,其管理成效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另一方面关系着班风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当前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师生距离把控失当、教育引导能力不足、应对挫折能力偏弱的突出问题。为此,亟须加强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准确把握师生良性互动距离、提升教育引导策略、强化心理韧性培养等路径,系统提升青年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2025年19期 No.70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数智时代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守正与革新

    王晗;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输出的质量。随着数智化浪潮的扑面而来,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重新定位、工作职责需要重新认识、专业知识需要时时更新。本文从守正与革新双维度解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成果可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5年19期 No.70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本科教学管理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及突破路径

    鞠佳;

    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为本科教学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路。当前,本科教学管理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建立了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平台。然而,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数据共享和综合利用不足,导致本科教学管理的整体效能未能充分发挥。本研究旨在探索本科教学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通过总结本科教学管理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本科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多维度评价与动态激励协同驱动的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研究——以兰州文理学院“心海导航”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为例

    王成德;唐艳丽;

    本研究以兰州文理学院“心海导航”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为例,构建“工作业绩—专业能力—创新实践—职业道德”四维评价体系与“物质—精神—发展性”三维激励机制。结果显示:科研产出提升36.5%,学生满意度增长25.2%,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范式。

    2025年19期 No.70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 基于品牌国际化需求的管理类课程改革探究——以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课程为例

    石生宝;

    我国酒店行业发展日趋迅猛,亟须培养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解决酒店问题的人才。为实现酒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聚焦酒店品牌课程(本文中酒店品牌课程泛指酒店品牌领域的教学体系,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为具体课程名称)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本文提出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以国内外课程教学侧重点差异分析当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驱动理论与实践完善课程内容、加快教学资源迭代速度、搭建跨学科知识教学体系、利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学互动频率四个方面,提供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以对接酒店业国际化人才需求。

    2025年19期 No.70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管体系融合路径

    王宇;

    随着双创教育不断发展,国内诸多优秀教师与科研学者提出完善学管体系能够促进双创教育改革,提高应用型高校办学质量,如何立足应用型高校办学现状,将双创教育与学管体系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下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全文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首先,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双创能力和育人价值、产教融合和教育改革两方面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管体系融合的价值;其次,从学管体系三大组成部分,针对性提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管体系融合路径与实践方式。

    2025年19期 No.70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人才孵化器

  • 跨境电商独立站建设中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潘永建;

    随着跨境电商独立站成为企业品牌出海的核心载体,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技术迭代快、复合能力要求高的行业特征。本文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跨境电商独立站建设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发现在行业需求动态演化背景下,教育供给侧课程体系滞后、新兴技术教学不足、校企协同流于表面、利益与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人才供需脱节;其次,聚焦独立站建设的技术开发、数字营销、跨文化运营等核心能力需求,构建“需求对接—平台共建—评价反馈”的全链条协同机制,为解决跨境电商独立站人才供需矛盾提供探索性思路,助力我国跨境电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2025年19期 No.70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岗课赛证创培”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聂晶晶;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当下,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教学适应性不强、育人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新挑战。本文深入剖析“岗课赛证创培”六元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当前人才培养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为电子信息产业输送适配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025年19期 No.70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赵敏;黄采芬;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电商行业在人才需求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此次研究选取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加以探讨。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开展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出了“1+1+3”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一个核心理念、一个基础平台、三个关键要素,并在试点过程中对其效果予以验证。研究发现,该模式能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发挥有效作用,但也存在诸如资源配置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最后,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联系行业实际需求,提出强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等具体建议。

    2025年19期 No.70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张鑫;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系统剖析了当前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面临的困境,针对性提出创新发展策略。研究表明,通过构建智慧校园载体、打造数字化教师队伍、构建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技术平台功能等策略实施,可实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需求。

    2025年19期 No.704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职业教育现代化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提升的价值意蕴及现实路径研究

    向桂珍;

    在全球科技革命驱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结构性升级。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其核心在于构建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而人才竞争力正是该体系的核心要素。本文聚焦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从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旨在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框架。

    2025年19期 No.704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就业视角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吴兰兰;

    在多元化的就业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障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持续积累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高校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调动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革新教育理念,深化自主学习;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发展自主学习技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2025年19期 No.70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面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秦甄;郭娟娟;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相关行业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文章阐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面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困境,并从优化课程体系、多元协同育人、注重实践教学、实施多元综合评价这几方面出发,探究面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策略。经研究发现,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础上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还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19期 No.70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终身学习视角下金融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刘佳勋;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动下,金融职业资格证书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成为优化金融教育体系的关键。本文基于基金、证券从业资格等典型金融职业资格认证的现状分析,揭示了职业资格证书在从业人员能力提升与终身学习实践中的核心作用。本文针对性提出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校企联动机制、强化“双师型”师资建设等对策,旨在推动职业资格证书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助力学生职业竞争力提升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为金融教育改革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也为产教协同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19期 No.70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赛教学”融合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雷琳;

    产教融合背景下,“赛教学”融合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以“赛教学”融合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通过分析当前“赛教学”融合中课程体系与竞赛内容脱节、教师指导能力不足、产教协同缺失、成果转化低效等问题,提出以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师资建设、搭建协同平台、完善评价体系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海南高职院校外语服务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高海洋;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持续深入,其在国际贸易、旅游、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外语服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这些需求不仅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能力,还需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以满足自贸港建设各领域的多样化、专业化需求。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输送高质量外语服务人才的重任。因此,优化海南高职院校外语服务人才培养路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25年19期 No.704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基于大学生可迁移能力培养的学风建设研究

    巫健坤;

    为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以“大学生可迁移能力培养”为切入点,面向200多名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可迁移能力提升训练营,以此探索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及载体。研究结果表明,以可迁移能力培养为抓手的学风建设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执行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025年19期 No.704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心理研究

  •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与新路径

    齐维强;

    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其必要性,其次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包括构建全维度数据采集网络、深化智能化分析应用体系、打造协同化教育生态体系等,以此实现大数据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范式。

    2025年19期 No.704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双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探究

    雒淼淼;

    双高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载体,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适应能力。当前,双高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问题导向”的传统模式局限,难以满足学生对心理成长、幸福体验及社会适应的需求。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积极情感、人格特质及发展潜力为核心,为双高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思路。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双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积极心理学的适配价值,从理念革新、体系构建、实践路径三个层面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双高院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究

    雷海情;

    随着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问题干预为导向,而积极心理学则聚焦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旨在提升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个体积极心理特质培养、积极认知视角的构建以及个人与集体的良性互动。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一是以积极人格理念为基石,塑造安全心理状态;二是通过增强积极情绪体验,提升心理安全水平。研究成果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2025年19期 No.70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陈伟;

    学生异常的心理状态会产生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性。本文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视角分析其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提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得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自小全方位培育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2025年19期 No.70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 新媒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方式解析

    丁琪;

    本文聚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深入剖析创新的意义,如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贴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等,明确创新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隐私性等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具体创新路径:整合资源平台构建“一站式”入口,实现心理健康服务便捷获取;融合数据技术推动个性化心理辅导“精准化”,提升教育针对性;延伸服务触角,建立寝室心理“哨岗式”机制,强化基层心理关怀。通过实施这些策略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此提高教育质量与效果,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目标。

    2025年19期 No.70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普通高校学生就业心理优化

    刘毅;

    当前高校学生的就业心理正面临着“客观”与“主观”的双重困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本文从普通高校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生成逻辑进行剖析。从提升心理素质路径来看,需要从趋势认知、制度供给以及就业心理结构重塑的策略下实践和展开供给。

    2025年19期 No.704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缓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心理压力的措施——基于PERMA模型

    徐亚丹;黄会敏;闵伟华;李会璠;

    随着医疗环境复杂化、患者需求提升及行业竞争加剧,护理专业本科生在学习、就业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包括沉重的学业负担、严格的考核制度、复杂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显著影响。本文分析了护理专业本科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基于积极心理学中的PERMA模型,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5年19期 No.704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学人微思维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赵娜;

    在新形势下,产教融合理念的深入普及对高职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通过整合校企资源、重构课程体系、融合信息技术等手段,推动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旨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竞争力,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2025年19期 No.704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涉农高校研究生数值分析的教学改革及探索

    张慧;从兴荣;王方艳;

    数值分析是涉农高校研究生的必修课,但目前还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考核方式固化等问题,导致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契合度低,急需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本研究结合数值分析课程本身特性和农业高校的培养目标,依托学习通平台,转变教学观念、重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应用为核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实现多元素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19期 No.704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校通识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相金妮;

    在高等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的背景下,通识写作课程作为跨学科思维训练的核心载体,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通识写作课程教学质量,成为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本文聚焦于PBL教学模式的高校通识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具体案例,深入阐述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路径及措施,并对改革实践成效予以评估,旨在为高校通识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025年19期 No.704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化教育推动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张婷婷;王维大;王维福;甄树聪;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的水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工程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基于当前水力学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条件不足等问题,探讨了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和教学改革中的应对策略,旨在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智能水务、绿色基建等新兴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为谋求多元化教学改革方案,本文从更新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实验条件、完善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水力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幼儿游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郭慧明;

    本文基于OBE理念,探索高职院校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针对当前课程存在的知识零散、实践不足、评价片面等问题,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核心,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游戏与数字化工具,形成“理论—实训—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学—课中实训—课后拓学”的闭环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多元方法,强化学生理解游戏、指导游戏、设计与实施游戏的实践能力,并融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育德意识、劳动精神、数字素养”的课程思政主线。

    2025年19期 No.704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人工智能赋能郴州职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宾敏;刘建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驱动力量。近年来,郴州地区重视“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和人工智能课程设置,积极与企业融合,以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进步。然而,在人工智能赋能郴州职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如师资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人工智能赋能郴州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增强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和整体效率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应用价值,同时探讨人工智能赋能郴州职业教育改革探索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郴州职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2025年19期 No.704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从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变革看会计学科的深度融合

    梁华东;

    本文探讨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变革对会计学科深度融合的推动作用。随着赛事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增设数字化会计实务与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等内容,强调跨学科能力与新技术应用,如区块链、云计算等,反映会计教育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研究指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会计岗位面临转型,需通过课程体系重构、课堂改革及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兼具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与职业素养的数字化会计人才,以满足行业需求并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025年19期 No.704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师资队伍建设

  •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孟芸;

    为提升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基于“双师型”教师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结构特征,剖析其建设意义及现存问题。针对校企合作浅层化、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等瓶颈,提出四维策略:一是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共建产业学院拓宽教师实践渠道;二是完善培训体系,构建“国家级—省级—校本”三级能力提升机制;三是创新教学载体,以项目化课程促进经验与能力协同;四是优化激励机制,实施动态认证与绩效评价联动。本研究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5年19期 No.704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徐颖;宋子雄;

    企业兼职教师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因,并针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提出具体建设路径。

    2025年19期 No.704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雷娟;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很多途径,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可以为教师教学创新提供前沿的知识和方法。本文通过对5所典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哪些路径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现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校如何通过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2025年19期 No.704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内涵、困境及突破路径

    任若璇;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结合数字化对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基于领导力五力模型对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进行重新阐释,并将其划分为数字教学前瞻力、数字教学感召力、数字教学影响力、数字教学决断力、数字教学控制力五个方面。然而,数字技术迭代迅速、高校教师角色重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数据敏感度低、教学场景复杂度高等都对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发展造成现实困境。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本文提出具备自我变革意识、塑造全面人格魅力、追求深度师生关系、构建相关实践平台、制定数字学习规范等突破路径。

    2025年19期 No.704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青年学术园地

  • “三全育人”视域下人工智能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发展

    吴维;罗莉;段志远;

    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推进为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新动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则从理念层面推动教学范式转型。二者的融合发展不仅重构了“教师-技术-学生”的互动模式,更通过个性化学习支持、全过程数据追踪等路径,为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目标提供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剖析AI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实践现状及其育人价值,揭示当前存在的技术适配性不足、教师数字素养欠缺等瓶颈;进而从校企协同、课程重构、评价改革等维度,提出“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融合实施路径,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2025年19期 No.704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 创新创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牛成英;

    在当前全球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该行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业务模式也在持续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关键要点。创新创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竞争力紧密相关,关乎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思考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19期 No.704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刘长亮;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为此,高职体育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高职体育教学的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025年19期 No.704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语言课程中的实践与效果

    贾寅凤;

    针对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情境教学法为其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本文基于情境教学理论框架,系统阐释其核心概念,并构建包含情境导入、互动实践、认知拓展的三维实施路径。以“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单元教学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与拓宽认知视野等方面的显著成效。研究成果为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2025年19期 No.704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深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周凤芹;

    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作为理工类高校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三课融通、三维分层”深度教学模式,通过贯通课内外时间、混合多种教学模式、多元化评价,解决了数学类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实现了“理论—应用—创新”的一致培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2025年19期 No.704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 OBE理念下“一体双轨三融合”的一流课程建设路径研究——以市场调查与预测为例

    张喆;姜庆丹;王锐;张思文;

    OBE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围绕预期学习成果展开。本文将OBE理念融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提出“一体双轨三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教学目标一体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双轨协同的教学模式;“竞赛与教学相融合”“项目与任务相融合”“课程与思政相融合”,三者有机交互、相互融合的教学路径。同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5年19期 No.704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 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专创融合”研究

    张亚丽;

    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一种相互促进、多向融通的一体化共生模式,是外部需求和内部驱动的必然结果,符合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趋势,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深度契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陷入顶层设计不清晰、课程体系割裂、师资能力失衡等现实困境。为了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亟须强化顶层设计、重构课程体系与内容、加强师资培育。

    2025年19期 No.704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颜循泽;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适应能力差、实习单位资源不足、指导不到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深入剖析了这些困境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提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效果、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基于项目驱动高职HTML5+CSS3应用课程设计与实施

    李燕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Web前端开发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职HTML5+CSS3应用课程作为培养Web前端开发人才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文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对该课程进行设计与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通过对课程目标、项目选取、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详细阐述,展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025年19期 No.704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 AI时代民办高校外语专业学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韩松;

    AI技术的快速崛起使民办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发展面临挑战。本文基于民办高校外语专业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在生源特点、办学机制、与公立高校外语学科错位互补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了其外语学科的发展路径与对策,提出明确学科定位、向“人文内核+跨域驱动+AI赋能”的复合型方向转型、转换教师角色、强化实践应用是民办高校外语学科在AI时代重塑学科价值,迎来学科发展转折点的关键。

    2025年19期 No.704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力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开发路径

    高健;

    在工程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OBE理念成为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指引。本文以工程力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开发路径。通过明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致力于提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具备扎实力学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为工程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中税法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月;

    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财税人才的要求。本科院校应顺应税制变革趋势,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提升学生税法素养和实务能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财税人才。文章在分析税法教学面临的困境基础上,从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提出优化税法教学的具体策略,为新形势下的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19期 No.704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山西青年》征稿启事及来稿须知

    <正>《山西青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主管,山西共青团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6-00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4-1003/C。主要刊发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主题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赐稿。本刊主要栏目有青年争鸣、青年教育研究、就业创业探索、青年教育管理、人才孵化器、心理研究、学人微思维、师资队伍建设、青年学术园地等。来稿要求1.题目:简明、具体、确切,以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

    2025年19期 No.704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