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祥文;
高职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数字化进程显得尤为关键。本文聚焦新质生产力与高职教育数字化的融合路径,深入剖析两者结合的现实逻辑,提出新质生产力与高职教育数字化的结合要素。通过稳妥推进顶层设计与长效机制、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实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着眼跨界属性与智能化适应性等方式。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
2025年16期 No.701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王依;
ChatGPT作为一种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展现出显著的教学效果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在教学设计与准备环节,ChatGPT能够辅助教师高效生成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等初步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建议和学习资源推荐,并通过模拟不同角色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即时回答学生问题,提供详细的作业批改建议与学习数据分析报告;此外,ChatGPT还支持个性化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创新,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和建议,将不同学科知识点有机融合,设计出创新性的跨学科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在科研方面,ChatGPT能快速定位所研究领域、提供个性化选题建议,优化选题质量,并辅助撰写科研报告、论文和专利申请文件,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在应用前景中,ChatGPT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水平及对智能平台的掌握程度,更容易使其与社会需求与高新技术接轨。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ChatGPT在今后可提高教师教研效率,降低教师压力,还可通过反馈回来的数据对学生当前的情况进行有效、准确、全面的监督。
2025年16期 No.70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杨曾颖灵;刘钰;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面临挑战。本研究基于SPOC模式,探讨了进阶式英语交际课程集群的构建与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沟通能力。通过对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外贸与外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的实验研究,分析了SPOC教学模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POC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2025年16期 No.70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 孙一昕;
随着外部市场就业环境的持续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需要院校教师充分意识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发挥产教融合在教学评价中的价值。职业院校在关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针对顶岗实习的特点构建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并反馈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职业院校培养更多综合素质人才提供参考意见。
2025年16期 No.70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刘旭升;孙一峰;
本文在《纲要》的指引下,深入探索了AI环境下职业教育的新教学模式。通过AI技术驱动课程设计,实现知识图谱的重构与个性化课程内容的生成;AI赋能师生交互,推动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AI驱动下的能力评估体系,实现精准化评价。本文提出“AI+技能培养”的闭环教学模式,旨在推动职业教育向个性化赋能转型,为培养数字时代技能人才提供可复制范式参考。
2025年16期 No.70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张骏贺;
针对高职院校教材监测机制滞后问题,本研究提出动态监测评估、全流程体系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三大优化策略。通过大数据技术采集教材使用数据,建立“编写—出版—选用—使用—评价—修订”全流程监测体系,深化校企协同机制,推动教材内容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2025年16期 No.70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岳丽锦;
如何利用数智技术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成为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基于行为、认知、情感、能动四维参与模型,探究数智化语言学习环境中大学生参与度现状。研究发现,数智技术明显提升了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让行为参与高频显性化、认知参与深度层级化、情感参与持续沉浸化。然而,未能破解能动参与“主体意识的阈限性在场”困境。研究提出“技术使能—主体重构”的路径优化体系,通过智能化学习任务矩阵、交互沉浸式学习体验、智能学伴、高度自主学习力空间等路径,促进学生多维度参与,进而助力“求知”“提能”“立德”的协同发展。搭建数智技术指向的语言学习环境,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多维度参与水平,为数智赋能外语教学提供学理依据和实践思路。
2025年16期 No.70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张瑞贤;
本文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现代金融服务专业群数字化转型路径为研究对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专业发展,推动传统专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是专业(群)发展的方向。现代金融服务专业群逐步形成“金融类+财务会计类+计算机类”跨专业组群模式,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培养人才。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专业群数字化转型现状,指出现代金融服务专业群数字化转型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与岗位要求相脱节、课程体系难以支撑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提出了重新确立人才培养定位、重构“数智化”课程体系、创新“三阶段递进式‘双元育人、两线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进阶式”实现“双师型”教学团队数字化转型等路径,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满足现代金融服务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6期 No.70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王鑫;孙美娜;杜雨馨;王树臣;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为响应国家“智能制造2035”整体规划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开展项目化教学内容重构、递进式实践平台搭建、“产教桥接”教学过程实施等课程创新改革,实现产与教的有机融合,以实际生产项目、生产现场为载体的教学环境,缩小教学与行业的差异;以工程问题为导向,采用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025年16期 No.70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 裴立立;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技术领域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区域内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其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至关重要。随着产业需求不断升级,“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应运而生,为高职教育与实际岗位、行业竞赛、职业证书紧密结合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以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为切入点,系统分析区域内高职院校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旨在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6期 No.70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刘昙;张晓妮;刘莹;
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工程。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从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方面形成职业教育新生态;强化“育训结合、德技并修”,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增强实践中心的“自我造血功能”,打造跨界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书、课、库”一体化资源,共建共享“AI+课程资源”;探索“产、学、研、用”新范式,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优化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路径,形成实践中心建设新范式。
2025年16期 No.70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徐宏芳;赵宏静;
为应对信息化时代对本科院校医学机能学教学的挑战,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该研究以多所本科院校为实例,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实践调研等方法,深入剖析了医学机能学模块化教学。从理论基础、发展趋势出发,探究教育理念变革、相关理论支撑及前沿趋势。在优化策略上,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及评价体系进行全面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优化,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为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16期 No.70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张婧;侯蕾;郭彦萍;
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针对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策略。在教学内容上,通过转变课程定位、融入产业案例、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跨学科融合等方式,提升数学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模式上,实施模块化、分层次教学与考核,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这些改革举措为高职数学教育注入新活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对推动高职数学课堂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6期 No.70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文露;
基于CBI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专业素养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的提升。CBI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就是将英语教学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相融合。本文立足于CBI模式,首先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建议,促进学生英语学科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16期 No.70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刘四妹;
PLC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电气控制技术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育背景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精炼重点、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资源利用充分、评价全面客观、启发探索思维及技术应用创新等课程教学注意点等方面展开论述。
2025年16期 No.70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 呼冬强;廖风云;杨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和应用。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矿产勘查学课程中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举措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教学内容,打破原有教材体系,将矿床学、地学软件应用、矿产勘查学、固体矿产勘查课程设计有机融合;打破教师主讲的传统授课模式,采用BOPPPS和PBL等多样态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应用雨课堂,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的教学覆盖;构建合理的考核方式,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实践表明,这些改革举措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矿产勘查人才。
2025年16期 No.70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 罗娜;
人工智能背景下,本文探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新路径。首先以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教学影响。其次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的价值,并结合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教学资源不健全、理论与实践脱节、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打造智慧化资源管理系统、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创新路径。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能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效果,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16期 No.70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郑丽琴;
数理统计是一门以数据为基础的学科。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跨学科案例驱动的数理统计教学改革是一道紧迫且重要的时代课题。首先本文阐述了跨学科案例驱动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其次提出跨学科案例驱动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价值。最后提出实践路径,包括:精研教学素材,筑牢融合根基;创新教学范式,激活课堂活力;优化评价体系,保障教学成效等。旨在为数理统计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16期 No.70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伍杨;邢囡;吴海波;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3+2”制学生管理衔接问题日益凸显,传统泛化式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针对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中存在的机制不畅、精准度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精准化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等策略,破解管理衔接难题,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6期 No.701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陈莉;
实践教学可以提升职业院校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平台资源的是产教融合,从技术应用的维度出发,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本文结合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真实需求之间脱节、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对于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相关工种工作内容不匹配、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资源配置中缺乏企业元素,分析了传统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特征,提出了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搭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等改革策略,为提升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16期 No.701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马颖莉;陈佳昊;顾雯雯;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企业会计行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专业建设进行改革才能实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目的。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不完善、教学师资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师资优化四个方面提出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2025年16期 No.70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李博;
大数据改变了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人类生活,也悄然影响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方向。随着大数据的广泛使用,从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与数据科学深度融合成为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陈旧的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价值引领的缺失,成为新文科建设中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故此,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中,需要重构核心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和强化课程思政。
2025年16期 No.70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侯艳军;李秀英;黄志刚;
在国家大力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背景下,本研究针对地理专业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存在的问题,对经济地理学课程进行探究式教学改革,通过构建创新思维模式,采用“定理—案例”的教学模式,组建课题小组,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并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长城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偏关县老营堡为例”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2025年16期 No.70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毕亚坤;甄彩霞;郝岩利;
本文基于校企共建背景,深入探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阐述了校企共建对该课程教学改革在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必要性,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包括明确课程定位、重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具体实施策略,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2025年16期 No.70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张易航;
工程地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通过对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使学生对工程地质课程知识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工程案例真正理解和掌握该课程,认识到学科间的制约关系,以更好地衔接和融入土木工程专业中,最终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以及今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025年16期 No.701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张颖;
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工匠精神是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关键环节。文章立足于产教融合视角,在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工匠精神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产教融合视域下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工匠精神的价值。提出高校青年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策略,以此提升高校师资队伍质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2025年16期 No.701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王昱皓;王倩倩;郝小义;王芳;薛峰;
OBE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地位重要。应用型高校化学教师教学存在目标偏离、方法僵化、评价单一、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OBE理念下化学专业师资培训意义重大,可精准对接行业优化内容、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成长。潍坊科技学院构建培训体系,通过魅力化工微信公众号营造氛围;校企合作调研撰写计划方案,采用混合式培训与多元考核;开展OBE知识培训、教育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培训;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分析培训效果,以提升教师素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化学人才。
2025年16期 No.701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田晋;
在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融合已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本研究聚焦于产教融合视角下“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旨在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培育平台、采纳“企业进校园”策略、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层次认证机制及推广“岗位轮换实践”等方法,助力教师双重素质与双重能力的全面增强,以契合产业升级的需求,加速职业教育体系的革新,达成教育与产业的互利共生,为“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16期 No.701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罗文;田立法;
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机制对教师发展起着激励和引导作用,是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当前,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存在评价模式落后、评价内容单一、评价维度宽泛等问题,无法全面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潜力,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评价周期、评价反馈等方面探索构建新型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机制,并从强化意识、加强培训研修、拓宽实践渠道、建立激励体制等方面探寻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径。
2025年16期 No.701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刘璐;郝晓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班主任“云”育人模式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面临交流群退化为通知群、学生已读不回、班级群育人功能弱化等困境。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重视群内角色定位、提升社群管理效能、回归育人本质的纾解策略。旨在重塑班级群功能,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实现育人的现代化转型,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6期 No.701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江梦;
本文以工匠精神为视角,探讨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的职业规划路径。通过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结合青年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提出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规划路径。研究发现,工匠精神对青年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本文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为青年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025年16期 No.701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黄文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一直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在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以及独立学院转型转设等新形势下,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综合水平高且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然面对的问题。积极探索研究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路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实状况的调查研究,结合民办高校发展现状,提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
2025年16期 No.701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安宝龙;
本文关注地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细致分析其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解读困境产生的原因、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调查发现,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力量存在差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成效产生了影响。借助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弄清楚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具体需求及期望,从师资力量、培训机制、职业发展通道、社会支持体系等多个层面解析困境,并且从经济水平等诸多角度剖析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研究提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拓宽职业发展路径、构建多方支持体系以及提升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等举措可帮助地方高职院校教师达成专业发展。
2025年16期 No.701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赵二庆;乔万俊;
教育数字化战略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学习教育数字转型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明晰了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在数字技术应用、资源开发、教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与策略,包括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数字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化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法,以期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育人水平,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发展。
2025年16期 No.701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李端;
数字测图是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数字测图课程在培养测绘技术应用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学生对测绘行业认识不够深刻,对职业岗位需求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学习效果较差。产教融合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模式。本文将产教融合运用到数字测图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了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的知识体系,实现了课程与岗位零距离对接,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2025年16期 No.701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 王旭;杨东伟;
随着教育信息化节奏的加速,跨校修读学分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方向。分析化学借助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视野,也促进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和长短板互补。沈阳农业大学理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对此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教学探索,在不同的维度进行全新尝试,有效推动教学模式与内容的更新升级。
2025年16期 No.701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梁冰峰;张瑶;
学分银行是国家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衔接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学分银行框架,探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路径,明确该专业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实施,将学分银行工作纳入该专业的日常教学管理中,不断优化学分银行运行机制,提升学分银行的运行效率,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2025年16期 No.701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李雷民;
在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成果导向理念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OBE理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其次提出了实施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四大要点:基于成果导向设计教学目标、融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构建精准的教学评价体系,旨在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2025年16期 No.701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周为;黄嫣;张帆;
通过对某省属涉农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半结构化现场访谈,系统总结和评估了该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的开展情况及效果。研究发现,当前涉农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在案例教学中存在案例选取不当、教学水平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文献,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包括优化案例来源和选择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激励学生参与互动等。本研究旨在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
2025年16期 No.701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王来全;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与各专业课程教学衔接不紧、不深的现状,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与电力专业课程教学衔接为例,探讨了衔接的教学方法与对策,尝试为电力专业中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6期 No.701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李雪东;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险理赔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构建与汽车保险理赔市场接轨的教育课程变得至关重要。通过校企共建课程模式,能够有效连接课堂与市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缩小教育与产业的差距。文章首先分析了校企共建课程的背景与意义,其次探讨了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最后深入研究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进一步阐述了汽车保险理赔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提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着重于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以及市场对接与就业指导。
2025年16期 No.701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郝颜;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思想引领、艺术传播和实践创新等内容。为推动高职艺术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本文以社团为载体,深入探讨建设现状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深化课程设计、加强师资参与、项目融入实践、搭建成果平台等融合策略。以期提升校园文化的艺术内涵与教育功能,促进高职艺术类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2025年16期 No.701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安素霞;刘来会;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管理会计从原来的信息化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在这种趋势下,对现阶段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智能管理会计课程也逐渐成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迫切需要进行数智化更新和完善。本文立足于数智化时代背景,剖析了智能管理会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主要的课程框架和目前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
2025年16期 No.701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费伟;谢晓波;
现代学徒制在促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践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途径,然而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通过剖析现代学徒制内涵,阐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此提升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
2025年16期 No.701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王光武;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脚步不断加快,个性化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法与教学经验,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空白地带“个性化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站在辩证统一的关系视角对高校声乐教学中“个性化培养”模式中“个性”与“技术”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从学生、教育两大视角分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个性化培养”模式实践价值。最后结合工作经验,提出高校声乐教学中“个性化培养”模式实践路径。
2025年16期 No.701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 叶子豪;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学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一些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是懵懂迷茫的,所以,高校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对学生合理规划时间、确立职业目标及提高就业竞争力作用重大。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高校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高校教育培养更具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16期 No.701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孙舒诗;王浩;
本文从创业融资实务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以PBL案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围绕实践教学平台进行资源搭建,探讨了PBL案例教学模式基本实施步骤并提出综合性的评价与教学反思。该教学模式以创业融资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变革,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创业融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助推数字环境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成效。
2025年16期 No.701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