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

青年争鸣

  •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关键能力和素养模型构建研究

    陈豪丽;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科技变革。教育事业作为AI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升级。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其关键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对于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AI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关键能力和素养模型的构建,促进教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8期 No.70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校企合作背景下数字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杨林;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已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缺乏系统化设计、企业参与度不深、“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设备更新不及时、管理与资源数字化不够等困境。本文提出通过明确职责、机制先行、平台共享、集群汇智和虚实结合等策略,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助力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

    2025年18期 No.70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智改数转”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徐红;杜鹏;刘韶龙;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下,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推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然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适应性上的短板日益凸显,无法充分满足岗位对于既具备综合素养又能及时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人才和产业供需矛盾突出。本文基于产业链“智改数转”背景,分析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现场工程师岗位需求,通过构建“对岗匹配,能力进阶”课程体系、强化“双境互补、虚实结合、竞赛贯通”实践教学、建设“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和创新评价机制等措施,实施“双主体、六对接、三融合、多维评”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技艺精湛、素质全面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现场工程师。

    2025年18期 No.70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青年教育研究

  • 基于反馈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冯雪琦;张艳;

    近些年,在线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持续革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前沿热点。文章基于反馈原理,结合ADDIE教学设计模型,构建“双循环反馈”混合式教学框架,并对其在大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为高校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清晰的实践路径。

    2025年18期 No.70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 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以公路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为例

    吴彩星;严超群;穆江飞;

    本文主要以公路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例,对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与应用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建成能够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其次,从教师、教材、教学等方面研究课程建设方案,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多形式新型教材、形成线上线下双途径教学模式;再次,从实训基地建设、部分班级试点、全面推广应用和评估与改进多方面推进课程实施应用;最后,实现课程教学资源整合与建设、师资团队的“双师型”建设和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实现专业的深化变革、优化专业布局、大幅提升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预期效果。

    2025年18期 No.70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高职院校不同生源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异研究——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王霞;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源差异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动力及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本文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不同生源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适应性及学习目标方面的差异,探讨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包括学前教育经历、家庭及社会环境、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等。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学生在学习方式、时间管理、学习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合理优化教学模式、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学习支持体系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改进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以促进不同生源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18期 No.70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建设路径探究

    蔡金燕;马彩梅;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载体,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互联网+职业教育”改革进程。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系统分析当前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师资认知、建设规模、应用实效等方面的发展现状。针对区域发展不均衡、教师参与度不足等突出问题,从机制创新、团队协作、技术赋能等维度构建适配职业院校特色的课程建设路径,从而为深化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8期 No.70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考核与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以软件工程为例

    姚晋丽;

    本研究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针对软件工程课程制定了可量化、可评估的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的三元评价机制。研究采用等效课程成绩建立了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模型,并以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算评估,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改革及课程思政融入等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方案。

    2025年18期 No.70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混合式创新教学研究

    蔡婷婷;张波;徐钰婷;

    MOOC的建设与应用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学习条件,各高校开设MOOC,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进程。该文结合中国大学MOOC平台现有的MOOC视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的网络信息平台优势,从商务谈判课程特色出发,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教学,打造“互联网+”的课堂,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感,加强教师线下教学的陪伴度,促进混合式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

    2025年18期 No.70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两性一度”导向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金课建设探索

    程薪文;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深化,“两性一度”成为衡量优质课程的核心标准。本研究以构建“两性一度”标准体系为基础,深入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金课建设的路径与策略,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两性一度”的内涵与要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提出金课建设的具体措施,旨在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18期 No.70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第二期“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及实施策略

    曹军;

    第二期“双高计划”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将产教融合作为主要的办学方向。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增强企业与学校精准对接,使培养出的技能人才更加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顺利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文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第二期“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提出第二期“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策略,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构建产教融合智能化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旨在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18期 No.70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职业本科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穆炜炜;刘志芳;李雪琼;

    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及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亟须提升质量,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本科教育愈显重要。针对职业本科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实践脱节、跨学科整合不足等问题,提出“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通过产教融合三阶递进、跨学科师资建设、虚实结合实训等策略,构建动态适配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范式。

    2025年18期 No.70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SWOT分析

    李楠;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在实践层面呈现出多元化评价范式创新与增值性评价指标建构的显著优势,但仍存在制度性阻滞与实施效能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加速、人才选拔机制重构等多重机遇,与劳动力市场阶段性适配需求加剧、学生代际特征倒逼评价体系适应性重构等挑战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SWOT模型解构评价体系内外部动力与阻力因素,旨在推动评价体系向价值理性与职业特性协同演进,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5年18期 No.70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青年教育管理

  •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段成章;

    提质培优背景下,本文聚焦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展开研究。首先,点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大环境,引出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性。其次,阐述工作室在整合育人资源、推动班主任专业发展,以及助力班主任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价值;剖析其在团队组建、功能定位和长效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打造高质量团队、明确功能定位、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工作室的高质量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助力职业教育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2025年18期 No.70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地方农业院校辅导员助力青年成长的育人路径探索

    杜晓岩;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如何开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辅导员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探讨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地方农业院校辅导员提升育人质量,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18期 No.70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评奖评优工作中的路径探析——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

    王欢;

    高校大学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个体化特征更加明显,对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评奖评优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评奖评优工作的现状,发现评奖评优工作中的评分细则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对评奖评优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够、负责评奖评优工作的教师工作量较大等问题,找出造成高校大学生评奖评优工作现状的成因,从考核指标、宣传方式和工作体系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改善举措,以期促进高校评奖评优工作的高效运行。

    2025年18期 No.70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人才孵化器

  •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太原工业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张涛;梁玉蓉;翟燕;郝明正;张伟;

    本文对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改革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而提出建立完善且符合山西省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通过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持续关注学生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将进一步优化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完善评估体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实现太原工业学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升级。

    2025年18期 No.70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 “人工智能+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变革

    钱花花;任晓春;

    在人工智能重塑公共管理范式与“新文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双重背景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需满足“技术赋能+文科素养”的复合需求,同时具备知识复合、能力多元以及价值坚定等核心特质。但当前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普遍面临课程体系滞后于实践需求、师资复合能力欠缺、实践平台支撑不足以及伦理教育缺位等挑战。因此,需以跨学科课程为基础、复合型师资为保障、协同实践平台为载体、多元化评价为导向,才能培育出新形势下兼具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公共管理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2025年18期 No.70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 农业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智慧农业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

    谢旖;刘洋;田世成;张卓亿;谢晓方;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通过剖析高职智慧农业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从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维度进行该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优化,旨在为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智慧农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18期 No.70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商科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王裙;

    本文聚焦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变革背景,系统剖析应用本科高校商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存在的结构性滞后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商科教育存在三大核心矛盾——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脱节、课程体系呈现理论化倾向而实践创新不足、师资队伍缺乏跨学科复合能力。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三维改革路径:一是重构以数字素养与跨界能力为核心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构建技术|—商业—人文交叉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三是实施校企双聘制度强化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成果为应用型商科教育的适应性转型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参考。

    2025年18期 No.70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多学科交叉融合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权丽;

    随着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持续革新,当前高校工程教育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理念,探索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为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2025年18期 No.703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数字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冯逆水;王妤夜;王青;杨雪梅;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和培养数字人才方面承担关键使命。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构建适配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基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探讨高职院校数字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旨在完善相关实践措施,并为解决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No.703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基于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法研究

    李燕;何萌;李钊;

    加大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产业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高校科研成果赋能教学过程为切入点,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目标深度融合,更新课程内容,开发科研成果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的复合知识体系,并在本科生培养中探索形成复合知识体系下“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法。同时,打破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完整高效的师生间教学反馈与评价机制,实现“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加快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教学法的改革进程。实践证明,采用基于科教融合的电池工艺学复合知识体系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法的班级,在课程考核、双创大赛、科技项目孵化等方面表现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级的,这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和借鉴。

    2025年18期 No.70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高职院校“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安宝龙;赵勇;

    文章着重探讨在高职院校构建并实施“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就“产”“学”“研”“创”要实现深度融合这一点而言,通过对该模式所具有的内涵特点展开分析,同时对其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加以剖析,进而清晰明确出构建其框架体系、运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策略,从而借助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促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25年18期 No.70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朱文轩;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本文系统剖析高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症结。针对课程体系滞后、实训设备脱节、师资实践能力不足等核心问题,提出构建“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能力—评价机制”四维协同重构路径,打造“基础操作—虚拟仿真—产线实战”的阶梯式实训体系,实施校企双向赋能提升“双师型”师资能力,建立多元评价反馈机制驱动持续改进。通过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良性循环,旨在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2025年18期 No.70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心理研究

  • 园艺疗法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现状和推广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宋恬;阿纳尔古丽·托力西;米克热依·合力力;

    本文以园艺疗法为媒介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园艺疗法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践模式。通过一系列的园艺活动案例,全面剖析了园艺疗法对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潜在益处及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为探究园艺疗法在高校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2025年18期 No.70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高佳敏;龚雪亮;

    随着网络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带来新契机。本文旨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路径,通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个性化服务优势,提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未来展望,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路径提供新的视角与参考。

    2025年18期 No.70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园艺疗法在农林高职院校心育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郭蓉;

    本文探讨了园艺疗法在农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园艺疗法通过植物与自然环境的互动,结合心理学、园艺学、农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园艺疗法在心育工作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促进教育方法多元化和创设“沉浸式场域”,通过感官体验和实践活动缓解学生压力,增强责任感和幸福感。文章介绍了园艺疗法的背景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农林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育现状,提出园艺疗法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设计,包括规划理念、原则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设计要点。最后,通过园林景观沙盘课的典型案例,展示了园艺疗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旨在为农林高职院校心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18期 No.70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探讨朋辈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段雪倩;李娜;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着专业素养、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形式化倾向的局限,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面临困难。而朋辈咨询这种非正式的心理支持形式,凭借着同龄人之间的共情共鸣以及沟通门槛低的优势,正在逐步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当中的重要补充部分。朋辈咨询具备的非权威性,可有效化解学生对于心理咨询所存有的病耻感,平等互助的互动模式则更易于触发心理自助机制。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如何将朋辈咨询纳入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实现其与专业咨询的有效衔接,成为优化高校心理服务效能的关键命题,对构建预防性心理健康生态具有现实意义。

    2025年18期 No.703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关于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干预思考——基于实践育人视域的实证调查

    辛枝洪;

    本文以江苏省高职和本科高校的2025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实证调研1 023名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或压力等就业心理问题,结合深度访谈数据,表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并通过“认知—能力—资源”三维分析框架,揭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研究表明,辅导员干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面临三重困境:角色定位与专业能力错位、校企协同缺位、动态跟踪机制缺失。据此,建议结合职业锚理论,以个体为基础提出实践育人导向的干预体系,强化辅导员在实践育人链条中的干预效果,提升心理辅导效能,消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

    2025年18期 No.703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学人微思维

  • 美育剪纸课程教学思维的创新与变革路径探析

    陈涛;

    针对当前美育剪纸课程教学中传统技法思维的局限性,本研究以非线性思维为核心,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与对比研究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思维与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系统性比对,并将操作型、逻辑型、艺术型、交往型四种思维模式,有机嵌入美育剪纸教学的实践中。基于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学对象,本研究提出模块化重构的教学路径,旨在实现从传统线性思维向多维、不确定、创新的非线性思维的转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美育剪纸课程的创新性发展。

    2025年18期 No.70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 OBE理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刘子晗;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供给与行业需求脱节、技能培养维度单一、评价机制动态性不足等问题,基于OBE理念,构建了三维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从需求端对接专业场景、在过程端融合在线平台、在评价端采用三维评价体系。通过财务专业对照实验发现,实验班任务点完成数均值提升20.8%,期末成绩达81.83分,93.4%的学生对教学效果非常满意。研究证实,分层案例教学与数据驱动评价的协同效应,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供了OBE改革范式,后续将追踪毕业生数字化岗位适应度,持续优化课程生态。

    2025年18期 No.70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王涛;李文璞;

    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型教学模式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在充分剖析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智慧教学环境和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了结合超星学习通和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很好地达成课程学习目标,提升了课程学习效果。

    2025年18期 No.70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基于BOPPPS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余丽;曹昉;张峰;董静;端允;

    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中存在的传统教学问题,如实践环节薄弱、理论偏重、缺乏工程特色、内容冗余、教学方法单一等,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课程知识图谱,采用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教学设计,强化专业特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深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并与专项赛事紧密结合。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025年18期 No.70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组态控制设计为例

    谢锡贵;陈庚;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创新性与高质量特征。在此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的重要路径。以组态控制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需求,从教学目标设定、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优化四方面探索教学改革路径。通过教学成果分析,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设计,能有效实现“学生为中心”与“持续改进”的目标,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2025年18期 No.703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涂艳红;耿晓婷;

    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传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面临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评价滞后等现实困境。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教学理念,探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在课前阶段运用智能诊断系统实现学情精准分析;课中环节依托虚拟仿真平台开展情境化职业体验;课后阶段通过学习分析技术进行动态评估反馈。研究力求促进教学评价从结果性向过程性转变,推动师生角色向“双主体”协同演进。本研究构建的OMO教学模型为新形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理论参照,提出的“数据画像—精准干预—动态调适”教学机制具有实践推广价值,可为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提供可操作性方案。

    2025年18期 No.703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金融学专业课程实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马琳;

    本文旨在研究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金融学专业课程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金融学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可行的实景化教学模式,以期为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本文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金融专业人才、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5年18期 No.703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专创融合视角下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优化与创新研究

    付丽娜;裴岩岩;信建豪;李锟;段黎娟;

    药物化学课程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药学专业人才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聚焦于专创融合视角,深入剖析当前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与创新策略,包括:创新教学内容,融入前沿科研成果与行业案例、整合跨学科知识、设置创新实践项目;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考核模块,全方位衡量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本研究可为药物化学课程在专创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2025年18期 No.703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混合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董香丽;樊冬梅;

    随着物联网设备激增产生的海量异构数据对实时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面临知识体系碎片化、实践能力断层化及评价机制单一化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创新能力导向的“五递进教学方法”、多维度目标设计的“三阶段教学过程”以及可持续评价机制的“三层级教学考核”,重构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系。小规模课堂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实践能力,为破解“教不透、学不深、做不实”的教学难题提供了可复用的混合式教学范式。

    2025年18期 No.703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OBE理念下新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机械与电气安全课程为例

    牛田元;薛胜元;

    针对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现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质人才,应在OBE理念的基础下进行课程教学向智能化和创新教育方向改革。本文以机械与电气安全课程为例,对已毕业学生及23级、24级在校生开展了需求调研,以此为基础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考核方式与评价进行了改革。将改革方案应用于22级学生教学实践后,对比研究表明课程改革效果显著,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2025年18期 No.703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OBE理念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李璐瑶;付天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催生出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巨大变化。以往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难以满足新形势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OBE理念,分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融入该理念的积极作用及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促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2025年18期 No.70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高职专科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探索——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视角

    张加朝;

    学前教育学作为高职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对深化专业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具有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推进课程改革,能够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从五个维度构建改革路径:一是更新教学理念,强化职业导向;二是重塑教学目标,对接岗位需求;三是重构教学内容,融入竞赛标准;四是创新教学模式,整合证书要求;五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一改革实践为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对同类院校具有借鉴价值。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幼教行业输送更优质的专业人才。

    2025年18期 No.703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师资队伍建设

  • 产教融合背景下化学专业“一生双师”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王倩倩;郝小义;王昱皓;薛峰;周琪;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围绕化学专业“一生双师”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展开研究,阐述了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建设基地的必要性。详细探讨了基地建设的各项内容,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条件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通过该基地建设,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为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18期 No.703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应用型人才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分析探讨

    王丹阳;闫守柱;董燕飞;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愈发受到重视,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方向。而高校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力量,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深入探究了高校实验师资队伍的现状,仔细分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对实验师资提出的新要求,并全面剖析当前实验师资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策略,期望通过这些举措,切实提升高校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筑牢根基,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2025年18期 No.703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研究生跨学科项目驱动下多导师培养模式探索

    李丹;田真;张钊;王超;郭丽;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创新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学科壁垒明显、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以及导师团队多样性不够的问题。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核心在于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和基于项目驱动的多导师联合指导模式。本研究提出“跨学科项目驱动的多导师培养计划”,旨在推动学科间的整合与协同创新,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水平。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推进项目驱动的学习模式和构建多元化的导师团队,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025年18期 No.703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维度

    黄蜺;李杰龙;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优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全面引领。从理论之维度看,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队伍内涵产生新变化,表现为政治灵魂启迪以引航前行,专业素养润心以回归使命,大公博爱升华以铸魂育人。从价值维度看,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有利于筑牢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根基、强化教师队伍立德树人要求、赋能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之维度看,需着眼顶层设计、统揽教师队伍发展全局,加强队伍建设、凝聚教师队伍发展动力,重构成长环境、优化教师队伍发展生态。

    2025年18期 No.703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绩效考核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戚李明;戚舒婷;

    本文基于绩效考核视角,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激励不足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通过剖析现行激励机制在目标设定、评价标准、反馈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缺陷,研究提出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模型重构方案,并针对实施路径提出分层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机制、职业发展支持等具体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2025年18期 No.70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财经素养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探索

    张惠彦;覃丽丽;蔡丽丽;孙衡峰;黄萍萍;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以财经素养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建设意义、实践路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通过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创新的内在关联,旨在为非财经类中职学校财经素养教育团队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2025年18期 No.703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青年学术园地

  • 基于CIPP模型的高职工程造价“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赵倩倩;杨洁;王凤琳;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专创融合”成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本文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基于CIPP模型应用于“专创融合”课程评价的适切性分析,以CIPP模型为框架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35个三级指标的“专创融合”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深化“专创融合”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对培养兼具工程造价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2025年18期 No.703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 SPOC理念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分析

    谷娇;阮晓琼;

    随着教育技术的迭代升级,SPOC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本文以T大学地理专业课程地图学为例,深入分析了SPOC理念在地图学中的运用。通过构建“SP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体系,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双重评价机制,系统分析该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地图分析技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基于教学实践中的成效与挑战,提出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多元激励策略等优化建议,为地理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8期 No.703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 基于OBE理念下五年制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高佳;

    为提升金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适应性,高校普遍开展金融实训课程以模拟真实金融环境,但其教学模式亟待优化。本研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探索混合教学模式在金融实训课程中的创新应用,系统分析OBE教育模式的核心实施步骤,并结合实训课程特点提出针对性应用策略。研究旨在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金融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5年18期 No.703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 高职院校舞蹈剧目课程的校企共建实践探索

    彭飞;

    高职院校舞蹈剧目课程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舞蹈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本文立足于舞蹈剧目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通过校企共建模式,深化教育与行业的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2025年18期 No.703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民航维修专业校企实训基地的共建与运营机制

    赵芃沛;南亨;

    随着民航产业的快速发展,民航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依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统计,2023年CAAC业务总运输量达1 18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10 308.98亿人公里,货物和邮件的运输量为283.62亿吨公里。这不仅体现了民航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对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高等职业学院的建设和运营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民航维修专业校企实训基地的共建与运营机制成为教育领域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2025年18期 No.703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学习课程教学策略

    张震;彭晗;张金传;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机器学习课程的教学策略需要与时俱进,贴合技术前沿。个性化教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促进学生个体潜能最大化;互动式教学通过增强师生、生生间的实时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项目式学习更是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为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18期 No.703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产教融合背景下化妆品技术专业数字教材开发思路

    殷洁;张翔;刘畅宇;谢桂容;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特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宗旨,而数字教材是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本文基于化妆品技术专业数字教材现状,分析了化妆品技术专业数字教材开发的困境。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从数字教材的双元开发模式、多元开发团队建设、教材思政元素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等方面探讨了化妆品技术专业的数字教材开发思路。

    2025年18期 No.703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微课设计开发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课例研究

    杨丽珍;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微视频的创作与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微课在教育领域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重构传统教学模式,展现出较大的教学革新价值。它以短小精悍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变通灵活的运用等特点,高度契合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诉求。本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从课程分析到微课框架设计再到微课设计与开发,全面剖析了微课制作的各个环节,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微课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2025年18期 No.703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环境研究

    杨丹;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环境,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了207份有效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受职业需求和课程要求驱动,而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其英语学习效果。研究发现,尽管学生普遍认识到英语在未来职业中的重要性,但学习动机功利性较强,同时学习环境中的实践机会不足,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待提升。

    2025年18期 No.703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路径研究

    王锐;姜庆丹;张喆;张思文;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路径。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当前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径,旨在为高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实践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18期 No.703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人工智能时代职教本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发展策略

    王大鹿;

    高等数学作为职业教育本科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面临诸多问题。而人工智能与高等数学课程的融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多维度的推动作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高等数学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等各方面进行改革,进而适应职业本科教学的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025年18期 No.703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以水文化赋能节水新技术活页式教材建设路径探索与研究

    霍海霞;莫莉花;赵英;贾浩;

    本文聚焦节水新技术活页式教材建设,深度剖析当前教材存在的问题,如内容更新滞后、与国赛及思政融合不足等。以“岗课赛证”融合理念为引领,将中华优秀水文化全方位融入教材建设,挖掘其中思政元素形成特色教学案例,致力于满足水利行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推动水利教育与文化协同创新发展。

    2025年18期 No.703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创业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郝晓华;

    创业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其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并理性对待创业活动。当前,学分课堂教育模式在创业基础课程领域的应用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聚焦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系统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深入探讨学分课堂模式在创业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积极效应,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与注意事项,旨在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18期 No.703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 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常喆;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职校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培养学生英语专业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展开教学工作,由于该方法可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优化教学任务设计,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任务型教学法。

    2025年18期 No.703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 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措施

    周茜;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持有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要与时俱进。在传统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未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教学评价模式也开始广泛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将来顺利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措施。

    2025年18期 No.703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山西青年》征稿启事及来稿须知

    <正>《山西青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主管,山西共青团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6-00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4-1003/C。主要刊发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主题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赐稿。本刊主要栏目有青年争鸣、青年教育研究、就业创业探索、青年教育管理、人才孵化器、心理研究、学人微思维、师资队伍建设、青年学术园地等。来稿要求1.题目:简明、具体、确切,以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

    2025年18期 No.703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