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

青年争鸣

  • 服务制造业“走出去”的高职院校机电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许璐;蔡林;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机电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对外贸人才需求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培养服务制造业“走出去”的机电外贸人才,高职院校应通过深入剖析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特征,探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创新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旨在精准对接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助力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

    2025年15期 No.70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吕会颖;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一些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课程范畴,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1+4”模式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即强化一个核心: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优化调整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新课程教学环境以及构建多元考评体系四大举措。通过实践验证,该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青年教育研究

  • 基于SPOC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研究(二)——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

    徐龙志;

    基于SPOC的双线混融教学中的“混融”教学是在“混合”基础上的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相互结合、彼此融合。基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改革涵盖:重构教学资源,主要是规划教学设计、扩充教学资料;重排教学过程,主要是课前传递知识、课中内化知识、课后提升知识;重设考核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相结合。

    2025年15期 No.70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 “职教出海”背景下课程标准研制与推广策略研究

    郁元正;张伟中;张静;

    在全球产业升级与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已成为中国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通过对中国与发达国家课程标准国际化水平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以“岗赛证”融通为理念引领内容建设、以“校企行”协同为模式优化开发过程的课程标准研制策略。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确保实施效果、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应用价值、依托国际人才培养项目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拓宽输出渠道是提升课程标准国际影响力、赋能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5年15期 No.70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 数字金融教学中协同育人模式与大数据平台的融合探索

    毛新平;郭中侯;龚治国;

    本文以证券投资实训课程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大数据平台在数字金融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显示,基于校企合作的大数据平台能有效促进数字金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15期 No.70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 新工科下高等教育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以黄河交通学院为例

    宋欣钢;田晓光;丁祎;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以机械类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实践创新平台的现状,探究平台建设中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深入探讨了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构建实践创新平台的策略、路径,旨在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BOPPPS+CBL”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中的应用

    宋晓梦;

    健康评估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健康评估课程在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运用信息化技术,将“BOPPPS+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本科层级健康评估的教学中,构建健康评估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立足于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实际,发挥专业特色,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等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2025年15期 No.70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的价值意蕴及其推进架构

    卢全;王荣;王梅;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为破解我国职业教育育人难题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而提出的科学教育理念。本文在分析“岗课赛证”融合的价值意蕴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推进架构:以能力单元为“岗课赛证”融合的标准,以任务单元为“岗课赛证”融合的载体,以成效为本为“岗课赛证”融合的评价原则。

    2025年15期 No.70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提高高职学生求职简历制作质量的教学对策研究

    卢柳萍;

    求职简历制作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求职简历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求职并实现就业。本文通过梳理高职学生求职简历制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提高高职学生求职简历制作质量的教学对策,以期为这一内容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精神气质培养研究

    刘茹茹;

    当代部分青年群体中仍然存在的“缺钙”现象、“利己”思想、“享乐”精神、“躺平”心态,一定程度上对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出了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性、人文性、实践性、传承性有效弥合了部分青年的精神气质缺失现象,为其融入青年精神气质培养提供了条件。结合当前青年人的思想实际和教育环境的新特点,可形成以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为闭环的教育过程,从而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精神气质培养的实际效果。

    2025年15期 No.70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基于竞赛的GIS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贾凌云;崔洁;

    为了使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本文建立了竞赛式GIS技能成长历程模型,该模型是由教学、竞赛与社会需求三方面组成,并具有两个融合区域,其中教学与竞赛之间形成第一个融合区域,竞赛与社会需求之间形成第二个融合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竞赛驱动的GIS课程教学模式,其将竞赛的典型案例和实施过程融入教学中。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新能力。

    2025年15期 No.70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经济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研究

    张秀武;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单一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态势。本文把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当作切入点,系统构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协同培养的理论框架,并探索其实践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协同培养模式既可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给经济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新途径。

    2025年15期 No.70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就业创业探索

  • 基于项目驱动的“五步走”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探析

    荣蓉;

    本文以项目驱动教学法(PBL)为理论基础,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提出一种系统性、分阶段的“五步走”的人才培育模式。通过课程引领、项目立项、项目孵化、赛事检验、成果转化五个步骤,落实组织、制度、经费、平台、服务五个保障,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课程—项目—产业”的闭环设计,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旨在为高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助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025年15期 No.70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高效实施与管理

    鞠娜;陈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以来对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改进:项目成员不成熟、资源利用不充分、资助经费不足、成果不丰富、项目体量大不易管理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本科生、指导教师、高校管理者等层面进行改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项目实施成效优良、优质项目立项有延续等效果。

    2025年15期 No.70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 以简历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

    张媛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面对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如何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图从求职简历入手,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引导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实现高质量就业。

    2025年15期 No.70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单若凡;刘涛;

    高职大学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培养更多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概念及重要性的阐述,提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指导方式单一、内容滞后以及忽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创新就业指导方式、构建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的就业指导内容以及加大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赋能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2025年15期 No.70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青年教育管理

  • 信息化技术赋能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策略

    周洵;

    为了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不足、学生管理理念落后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主要对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信息化技术赋能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在提高学生服务的精准性、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等方面的意义。其次,提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加大信息化建设,搭建“互联网+”学生管理的模式;开展持续、稳定的培训工作,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完善学生管理机制,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多方沟通与协调,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服务等有效策略,这些为今后有关辅导员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15期 No.70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刍议赏识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杨文颖;

    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有些民办高校面临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改革成为民办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本文将赏识教育融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深入剖析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力求为推动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OBE理念下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谢朋涛;张惠冰;马海停;

    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为此,本文分析OBE理念与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在契合性,梳理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OBE理念指导下,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创新路径,提出以“确定班级目标成果—构建班级管理体系—创新班级管理策略—进行多元评价—持续优化改进”为主线的创新路径,切实提升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2025年15期 No.70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高校学生评教的现实图景与优化策略研究

    耿红;

    本文针对当前学生评教存在的评价结果失真、评教形式化及结果反馈功能缺失等困境,从评教体系设计、评教主体意识、评教价值关系三个维度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基于此,笔者从健全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主体意识、提升学生评教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三个方面入手,提出评教优化策略。

    2025年15期 No.70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电子电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管理机制的构建与探索

    安宝龙;

    文章着眼于当下职业教育发展态势,就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引入协同管理理念,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协同管理机制。运用SWOT分析法以及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全面评估企业、院校、政府等各方状况,以此保证机制合理且行得通。经实证研究证实,该机制在推进产教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成效显著。

    2025年15期 No.700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人才孵化器

  • 经济学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袁江波;

    为探索经济学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突破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的实践困境,本文剖析了经济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面临的课程设置、学生认知、评价机制、师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强化人文价值导向的实践教学、实施动态多元评价模式、提升教师综合育人能力等策略实施,可全面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实践能力,促进经济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研究成果能够为经济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5期 No.70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培养应用型人才视角下生药学课程中“BOPPPS+P”教学模式的初探

    祖丽皮艳·阿布力米特;姜敏;李金晶;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必修课之一,为天然药物化学等核心课程奠定基础,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的需求,本文梳理了西部某应用型高校在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分析了教学痛点问题,从理论和实验教学角度探讨了改革举措,提出“BOPPPS+P”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考核方法,为生药学教学深入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以助益提升药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5年15期 No.70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朱洵;佘正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科领域的问题亦日益复杂且多元化,因而对工科类人才综合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工科类人才培养更高的使命。学科交叉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教育改革应该围绕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研究。本文分析了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同时,本文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2025年15期 No.70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基于多元教育模式的化学师范生培养策略

    燕昭利;周紫卿;李天天;于永生;

    本文聚焦于化学师范教育的创新与提升,通过整合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线下科普活动和科普竞赛等多元教育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体系,以提升化学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文中详细阐述了各种教育方式在化学师范生培养中的应用实例,并深入分析其对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科学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化学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基于校企共同体理念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梁玉玥;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人才紧缺问题,本研究基于校企共同体理念,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通过企业调研发现,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需求相脱节、教学设备滞后于生产设备、师资团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个理念、双向选择、三层递进、四方联动、五个对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平台共建、师资双向流动等路径,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的全面提升。研究结果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2025年15期 No.70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的意义、问题及路径

    邓颖诗;于娜;

    在信息时代,社会调查能力已经成为评价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高校课程的改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在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着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引导不充分以及学生主动性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完善社会调查课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案,以促进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2025年15期 No.700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新质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王巍;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新质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改革与创新实践。文章以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与新质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为切入点,采用PEST-SWOT分析矩阵,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横向分析,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纵向剖析,系统分析了数字化改革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它对人才培养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在提出实践策略时,文章强调了推进数字化评价体系改革、强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促进数字化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关键方面,以期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

    2025年15期 No.700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基于学科竞赛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探讨

    白峭峰;宋建军;成俊秀;张延军;张睿;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形式,越来越被各类学校重视。其不仅是学生学术能力的竞技平台,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其创新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探讨了学科竞赛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实践路径,阐述了学科竞赛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教师在竞赛中发挥指导作用的具体策略。通过学科竞赛的探索,不仅能深化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能培养其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应变与创新能力,为未来社会和职场的挑战做好准备。

    2025年15期 No.70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陈世健;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路径。职业教育要深刻理解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聚焦校企双方共同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中厂”等新型实践基地,以校企互融师资团队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产教融合成果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育人成效再上新台阶,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2025年15期 No.70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构建“劳创融合”育人体系——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张晨潇;

    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是现代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但现阶段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却并不乐观,难以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因此,本文以开展就业创业劳动教育的两个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开展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强化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心理研究

  • 积极心理学理论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王圣儒;

    文章针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总结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探索一套高效合理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的模式,以达到强化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目的。文章首先从预防能力、干预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等角度入手,概述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内涵。其次详细介绍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的策略,从理论与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训、经验积累等层面,帮助辅导员进一步提升知识储备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025年15期 No.70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服务的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

    王瑞敏;

    就业心理辅导服务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支撑,科学评估其服务效果并持续优化服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心理干预成效量化标准、职业发展能力评估要素、辅导质量监控指标和服务满意度测评方法等多维度评估体系,实现对就业心理辅导服务的全面评测。在此基础上,从评估体系的系统设计、优化路径的策略选择和评测成果的实践应用等方面,建立科学评测体系。同时,通过优化评估机制的组织保障、提升服务效能的创新策略和强化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等举措,不断提升就业心理辅导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15期 No.700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 数字化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态化预警机制研究

    薛阳阳;冯才华;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危机事件不时发生,监测预警成为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的关键措施。然而,传统监测预警机制存在数据采集单一、测评时效局限、预警机制不畅等问题,使得监测预警存在遗漏和滞后性。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可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心理监测预警机制中,搭建实时心理健康监测预警平台,探索智慧化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提升预警和干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关注数字化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面临的数据整合、数据安全、跨学科人才培养,以及环境适配等方面的挑战,建设更为准确适用的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

    2025年15期 No.700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大学新生焦虑抑郁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李畅;孙燕平;

    本研究基于2024年对山东省某省属公立大学1 373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研究了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自卑、强迫症、躯体化、社交恐惧症和网络成瘾是影响焦虑与抑郁的主要因素,焦虑在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与抑郁之间起了明显的中介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针对有焦虑抑郁倾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胡晓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未来职业发展。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受限于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形式单一、个性化指导不足等问题,教育效果难以全面覆盖学生的实际需求。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机遇,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动态反馈,大数据能为心理问题的识别、干预提供精准、科学的支持。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15期 No.700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全员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郭士柱;

    全员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创新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单一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拓展为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关怀的教育体系。本文探讨了全员育人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多元化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创新、科技方法等关键因素的结合及实践策略,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精准化实施的具体路径。文章最后强调了通过全员参与和有效评估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身心健康上获得更全面的支持,更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2025年15期 No.700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于淼;

    大数据背景下,多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构建新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全方位开展教育与引导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高效。高校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作用,确定具体的构建目标,还要融入人文情感,给予学生足够关怀。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提供精准、科学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等方式,有效构建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025年15期 No.700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学人微思维

  • 基于“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为例

    谢紫微;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对大数据分析相关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为对接岗位需求,本文以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为例,深入探讨基于“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评价,旨在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财经领域发展趋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授课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显示出学生在课程思政融入、大数据财务分析技能掌握、风险防控意识等方面的显著提升。

    2025年15期 No.700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视角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覃圆;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凸显,亟须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研究梳理分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探寻以体质健康为视角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新方法。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环境不理想等问题,进而提出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等改革路径,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15期 No.700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基于模块化项目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探索

    王丹琦;

    本文旨在探讨模块化项目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以期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模块化项目教学,作为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项目体验,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进行探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

    马颖莉;黄燕;杨莉;陈佳昊;

    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阐述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2025年15期 No.700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课程改革

    张文文;姚建涛;于琳琳;杨小代;

    随着新工科教学理念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育人体系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依据新工科培养目标,针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多学科属性,本文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探讨。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指导下,搭建了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式教学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经实践,这项教学改革促进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效果的改善,对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2025年15期 No.700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 融入图论知识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李贺;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系统化、工程化思维的重任。然而,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内容抽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本文提出将图论知识融入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通过生动的现实案例引入图论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文章通过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图论知识的实用性,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旨在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025年15期 No.700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基于CDIO理念的综合项目实战“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曾文英;

    针对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深入探讨基于CDIO理念的综合项目实战“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阐述CDIO理念、“岗课赛证”融合的内涵与意义,剖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教学改革目标、内容与实践过程,包括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优化,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改革效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基于“互联网+”VR技术的应用型本科艺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任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培养具备信息技能的绘画及设计人才是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优化艺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探索VR技术应用于艺术基础课程教育的应用十分必要。推进智慧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将VR技术的发展视为现代教育的发展重点,大力推行VR、人工智能教育等教育教学方式,将VR技术与基础美术相结合,有效拓展学生艺术思维、优化美术教学形式、丰富教学素材,有助于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育层次。

    2025年15期 No.700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基于ESG理念的企业管理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任雪婷;

    基于ESG理念,本文聚焦企业管理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首先,阐述ESG理念的内涵,分析传统企业管理课程的现状与原因;其次,提出基于ESG理念的课程设计框架,明确课程目标,构建涵盖环境、社会与治理核心模块的内容体系;最后,制定了教学改革策略,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改革措施收效良好。研究结果为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也为高等教育领域推动ESG理念普及提供了经验支持。

    2025年15期 No.70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职业技能竞赛助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张倩;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依托职业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使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职业技能竞赛助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现状,从重构教育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实训平台、提升教师水平等方面入手,提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2025年15期 No.700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师资队伍建设

  • 职业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成长路径探究——以道桥类专业教师发展为例

    唐春刚;

    职业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教师的成长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但部分教师虽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但在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方面还存在不足。文章以道桥类专业教师发展为例,调研职业院校道桥类专业教师成员结构组成,深入剖析职业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引入教师发展考核机制、营造教学团队文化、落实产教融合等多层次探索其成长路径,旨在为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15期 No.700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民办高校一对一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路径探析

    李颖;

    一对一导师制作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对其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对一导师制借助资深教师的精心辅导与引领,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职业认同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民办高校中,一对一导师制通过知识传递与技能提升路径、职业指导与发展规划路径、心理支持与职业认同路径的协同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发展机会。

    2025年15期 No.700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科技服务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

    蔡柱山;冶艳;

    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的态势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在此形势下,教师既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创新思维以及技术服务能力,以顺应社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要求。本文聚焦高职院校教师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指出它的提高不仅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益处,也可切实促进产学研相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升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强化校企合作力度、建设科技服务平台,能大幅提升教师的科技服务水平,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步入转型发展。

    2025年15期 No.700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素养与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团队建设为例

    陈焕英;武晓雅;崔冬;

    在“双高”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更加明晰。随着国家对“双高”建设发展提出新要求,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教师队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素养与能力建设显得无比重要。对标“双高”计划与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当前高职院校在团队目标定位、结构优化、协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云计算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例,其建设过程中暴露的专兼职教师配比失衡、校企协作深度不足等问题,折射出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的普遍性挑战。通过系统剖析此类典型问题,探索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不仅能为“双高”计划实施提供师资保障,亦可为同类院校的团队建设实践提供参考范式。

    2025年15期 No.700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基于情感劳动策略探析民办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

    王路红;俞明明;魏守宽;吴维维;余欣;

    本研究聚焦民办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题,基于情感劳动理论,通过质性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教师情感劳动策略与幸福感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民办技工院校教师面临角色认同模糊、情感劳动强度高等特殊挑战,其幸福感受情感策略选择显著影响。浅层表演易导致情绪耗竭与职业倦怠,深层表演与自然流露则通过内化教育价值、建立情感联结提升幸福感。研究提出三维提升路径,构建分层策略培养体系、建立情感劳动资源库与支持系统、创新考核制度,将情感劳动转化为组织发展资源。研究认为,教师幸福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个体认知迭代与制度创新协同,为民办技工院校师资建设提供新思路。

    2025年15期 No.700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养路径与评价研究

    胥科伟;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趋势之一,也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需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加强数字素养的融入。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方式与评价机制,为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优化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5期 No.700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青年学术园地

  • 思政与美育融合视域下舞蹈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贾梦瑶;王满全;

    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浪潮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思政与美育的融合不断赋能舞蹈教育,在深化育人内涵、提升审美素养、丰富校园文化,传承文化基因等方面发挥重要价值,但也面临着思政内容与美育形式融合难、平衡学生兴趣与思政目标、师资融合能力待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不足等挑战。为此,通过构建融合配套体系,多元探索融合内容,提升融合教学能力、打造融合发展氛围等举措为思政与美育在舞蹈教育中的融合提供了有效参考。未来,需持续深化融合实践,探索更多创新路径,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5年15期 No.700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增值评价融入机械图样识读与绘制课程考核方法研究

    侯玉洁;赵海彬;吴明明;徐冬;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理念,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本文选取机械图样识读与绘制课程作为分析案例,探讨如何将增值评价融入课程考核方法中,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通过对现有考核体系的分析,提出了一套结合增值评价的考核方法,并对其实施策略和预期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2025年15期 No.700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 物理化学课程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考核模式探讨

    周亚男;李光跃;赵峥;崔广华;刘栋;

    随着知识图谱在教学中的应用,依托网络的课程考核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物理化学课程考试改革以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为依托,建立科学的课程网络考核模式,综合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助力教师研判学情、持续改进。

    2025年15期 No.700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 大禹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

    孙雅洁;

    随着文创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产品设计课程要不断改革创新,以满足当前市场及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大禹文化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代表性文化,其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教学既能丰富课程内容体系,又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因此,本文研究了大禹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路径,分析了大禹文化的主要内涵,以及大禹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相融合的意义价值。最后基于实际教学工作,从教学目标、资源整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大禹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案。本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文创设计课程的理论框架,为传统文化赋能设计教育提供范式参考,更通过产学研联动机制推动大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5年15期 No.700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高校提升语言类课程趣味性途径探索——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

    毛佳丽;

    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抽象、逻辑性强、趣味性差,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语言类课程教改关键在于提升课程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本文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梳理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评机制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探讨提升课堂趣味性与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效果。

    2025年15期 No.700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评价方式研究与实践

    高爱利;郝岩利;甄彩霞;尚春雷;陈涛;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评价方式的优化需求,本研究通过改进评价机制,旨在实现三重目标:提升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激发创新实践潜能,以及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产教协同育人理念,本文系统探究了该专业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改革路径,结合校企双元评价实践,提出包含多维指标、动态反馈和产教联评等策略的科学评价框架,为专业毕业设计评价工作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与理论支撑。

    2025年15期 No.700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互联网背景下的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陈芷含;

    为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健康评估课程的科学教学效果评估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并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本研究采用多元化评估方法,包括:多元化在线测试、基于学习平台数据的过程性评估、虚拟实践操作评估等。通过多所院校课程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全面评估学生知识掌握度、临床决策能力及职业素养,显著提升教学成效,为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推广的评估范式。

    2025年15期 No.700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高校财务会计课程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陈月轩;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其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依托于互联网创建在线教育平台,推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结合,为实现财务会计课程的深入性、有效性提供保障。为了明确高校财务会计课程中应用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其次,总结了应用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对高校财务会计课程开展所产生的影响;最后,立足理念、模式、平台、监督、教师五个层面,提出了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路径。旨在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2025年15期 No.700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教育学原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蔡滨宇;

    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案例教学的定义和特点。其次从多个维度分析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价值。最后提出应用路径:精心选择案例,搭建知识桥梁;加强引导探究,激发思维火花;落实多元评价,助力能力提升等。旨在为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2025年15期 No.700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蔡思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体验式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操作能力,将学生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本文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优势出发,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从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等方面入手,提出体验式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策略。

    2025年15期 No.700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基于案例教学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讨

    蒲小黎;

    高职电子商务课程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案例教学应用不足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基于案例教学的路径优化,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选取贴近行业发展的案例资源,设计多元互动的课堂活动,并结合动态评价和差异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过程更加精准化。同时,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2025年15期 No.700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山西青年》征稿启事及来稿须知

    <正>《山西青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山西省委员会主管,山西共青团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6-00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4-1003/C。主要刊发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主题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赐稿。

    2025年15期 No.700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 下载本期数据